黄河中游绿水系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许炯心
2015
关键词绿水 绿水系数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黄河中游
ISSN号1000-0933
摘要绿水和蓝水的概念和理论对于半干旱、半湿润区水资源的评价和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流域尺度上绿水系数指标,定义为某一流域内由降水到绿水的转换系数。研究发现,1950-2011年间,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河龙区间)的绿水系数呈现增大的趋势。除了气温、降水的影响外,水土保持是一个重要因素。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了降雨到径流(蓝水)的转化率,增大了降雨到绿水的转化率。绿水系数的增大意味着坡面径流减弱和河流径流的减弱,从而减少了坡面侵蚀和流域产沙。同时,绿水系数的增大意味着植被蒸腾作用的增强,说明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增强,这也会导致坡面侵蚀的减弱。河龙区间产沙量与流域绿水系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沙量变化的53.7%可以用流域绿水系数的变化来解释。水土保持实施后,梯田和坝地使得生产性绿水系数增大,从而增加了粮食产量。梯田、坝地面积与绿水系数和粮食产量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粮食产量与绿水系数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绿水系数具有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指示意义,在年降水可比的情况下,流域绿水系数的减小意味着集水区生态环境环境质量降低,流域绿水系数的增大意味着集水区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依照绿水系数的变化,可以将近60余年来河龙区间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
出处生态学报
22页:01-00
收录类别其他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0056]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历年回溯文献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炯心. 黄河中游绿水系数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