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聚苯乙烯薄膜溶胀/沉淀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in Polystyrene Films after solvent/non-solvent treatment
作者孙彬彬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9-06-0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椭圆偏振仪 掠入射X射线散射 聚苯乙烯
其他题名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in Polystyrene Films after solvent/non-solvent treatment
中文摘要本论文以聚苯乙烯薄膜为研究对象,研究应用溶剂/非溶剂连续处理而改变聚苯乙烯薄膜结构的方法。首先采用旋转涂膜法制备聚苯乙烯薄膜,利用谱学椭圆偏振仪、同步辐射掠入射超小角X射线散射与X射线反射方法来联合测定薄膜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一. 离线实验:聚苯乙烯的四氢呋喃溶液在经亲水性预处理的硅片基底上旋转涂膜,退火后,聚苯乙烯薄膜连续浸入其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与非溶剂乙醇,经过溶胀和沉淀过程,彻底改变了原来薄膜的表面结构,原子力显微镜和掠入射小角X射线散射在薄膜表面实验结果清晰显示,薄膜表面形成了不同尺度的聚苯乙烯聚集体,。结果表明同步辐射掠入射小角X射线散射是一种新颖,简单易行的观察薄膜表面结构的强有力的手段。溶剂/非溶剂处理聚苯乙烯表面的方法简便易行,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改善聚苯乙烯表面结构的方法。 二. 在线实验:根据离线实验结果,自行设计制造了一个椭圆偏振仪样品池,用椭圆偏振仪上在线跟踪气态溶剂/非溶剂处理聚苯乙烯薄膜,努力追踪溶剂/非溶剂处理聚苯乙烯薄膜过程中,薄膜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气态溶剂/非溶剂处理薄膜表面的结果与用液态溶剂/非溶剂处理的结果不同,处理后的薄膜表面性质没有明显改变,而且加入非溶剂后椭偏参数随时间的一级指数衰减与膜厚成线性关系。原因可能是样品池内为混合气体,非溶剂蒸汽压不够,不足以引起聚苯乙烯分子链的沉淀,溶胀的薄膜又回复原态。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1-17 ; 2011-04-28
页码4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ciac.jl.cn/handle/322003/33863]  
专题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_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彬彬. 聚苯乙烯薄膜溶胀/沉淀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化,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in Polystyrene Films after solvent/non-solvent treatment[D].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