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电子学研究所  > 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SAR数据形成技术研究
作者袁静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9-06-0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电子学研究所
导师禹卫东
关键词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中频采样 数字正交解调 BAQ FPGA
其他题名Study of Space-borne SAR Data Form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IF Sampling
中文摘要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先进的空间对地遥感手段,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宽覆盖和全球观测的优势。数据形成器是星载SAR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对SAR回波信号进行采样、解调、压缩和打包处理,形成数据流通过数据传输链路发送到地面。传统的星载SAR多采用基于视频采样的数据形成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SAR数据形成技术。 中频直接采样是一种通过对中频信号进行采样量化,然后在数字域实现正交解调的技术。中频采样技术已在通讯、软件无线电以及窄带雷达中得到应用,但由于星载SAR信号带宽大、采样频率高、压缩处理复杂、数据率高等特点,中频采样技术除了在最早期的SeaSat SAR(分辨率低、带宽窄)上有应用外,在星载SAR领域再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本论文首先对SAR数据形成原理进行介绍,包括采样定理、数字正交解调算法和SAR数据压缩算法;然后结合某星载SAR预研项目,提出了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SAR数据形成方案。方案采用中频采样技术实现星载SAR数据的正交解调,对解调后的I、Q基带信号采用BAQ算法进行压缩,可实现多种带宽,可变采样点数,可变压缩比的复杂数据处理功能。论文对数字正交解调算法和BAQ压缩算法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用Matlab进行全面仿真模拟,确定了方案中的各项具体参数,并最终用FPGA实现了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SAR数据形成原理样机,很好地完成了星载SAR数据形成器的各项功能。 本文提出和实现的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SAR数据形成方案,采样率达到533MHz,这在国内尚无先例,可满足1米分辨率的星载SAR需求;另外,首次将数字正交解调、数据压缩和数据打包格式化等功能集成在单片FPGA上实现,与传统模拟方法相比,中频采样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都大有提高。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7-19
页码10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159.226.65.12/handle/80137/8881]  
专题电子学研究所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袁静. 基于中频采样的星载SAR数据形成技术研究[D]. 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