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山东沿海矮大叶藻基础生物学与生态恢复研究
作者张晓梅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3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周毅
关键词矮大叶藻 生物量 移植 序列分析 SSR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中文摘要摘 要矮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 Ascherson & Graebner是中国北方常见的海草种类之一,但目前已经少见连片分布的矮大叶藻床,并且相关调查研究的报道几乎处于空白。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中国北方典型海域矮大叶藻及其污损植物的基本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探索有效的移植恢复方法,并了解中国南北方矮大叶藻种群的遗传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2011年9月-2013年1月对荣成天鹅湖矮大叶藻种群进行了生态调查,荣成天鹅湖东岸有大面积矮大叶藻连片分布(约40亩),其生长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生物量(199 g?DW?m-2)出现在8月,花期为7-11月,甚至2013年1月仍然观察到矮小生殖枝。矮大叶藻各部位C/N平均值为,根茎21.78±5.62,叶鞘16.43±2.10,叶13.73±1.66; C:P平均值为根茎279±61.02,叶鞘206.61±32.91,叶230.28±29.62。估计天鹅湖矮大叶藻C、N、P年平均最大现存量分别为为68.2 g C m–2, 5.8 g N m–2, 0.79 g P m–2。水温是影响矮大叶藻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2012年5月-2013年3月对汇泉湾矮大叶藻的调查显示,汇泉湾矮大叶藻呈斑块分布,季节波动幅度比天鹅湖较为平缓, 最大值出现在9月为48.29±19.32 g?DW?m-2。2.天鹅湖海草床中污损植物主要是束生刚毛藻(Cladophora fascicularis)、孔石莼 (Ulva pertusa )。刚毛藻长期占据的区域海草难以生存,5-7月为生长旺盛期,但易受风浪影响而迁移,最大生物量出现在2012年1月3010 g?DW?m-2。石莼4-6月爆发性增殖,生物量最大值为6月1511±555 g?DW?m-2。 3.于2012年5月-10月在爱莲湾现场实验测定了矮大叶藻生长与深度的关系,观察到矮大叶藻在2m生长状况最好,短时间(1-2月)内可以在6-8m深度生存,光照是限制其生存的关键因素。调查期间在天鹅湖移植矮大叶藻成活率100%,说明通过移植大规模恢复矮大叶藻床的可行性。4.对威海天鹅湖、青岛汇泉湾、香港荔枝窝、广西防城港珍珠湾四个种群矮大叶藻基于matK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威海和青岛、香港和防城港分别共享一个单倍型,说明中国南北方矮大叶藻出现明显遗传分化,这应该与更新世间冰期太平洋西岸海平面下降造成的地理隔离有关。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4-08-0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7894]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晓梅. 山东沿海矮大叶藻基础生物学与生态恢复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