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
贾银涛 ; 陈毅峰 ; 陶捐 ; 何德奎
刊名资源科学
2013
期号7页码:1490-1498
中文摘要基于2009年11-12月和2010年3-4月对增江流域13个样点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增江鱼类群落特征现状及历史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72种,隶属于7目18科60属。与20世纪80年代调查结果相比,物种数相差较小,但两次调查均采集到的鱼类只有43种,种类相似性指数仅为0.44。调查发现新记录种29种,其中多为小型鱼类。但历史记载的26种鱼类在此次调查中未发现。增江鱼类生态类型目前以习缓流或静水、中层栖息、杂食性、定居性鱼类为主。较历史相比,洄游性鱼类种类所占比例变化最大,从19.12%降至11.11%。亲流型种类物种组成相似性变化最大,物种相似性指数仅为0.25。目前增江支流渔获对象在多度和数量上均占优势的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南方波鱼(Rasbora cephalotaenia steineri)、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其中宽鳍鱲为绝对优势种。干流地区为尼罗非鲫(Oreochromis niloticus)、鲮(Cirrhinusmolitorella)、三角鲂(Magalobrame Tarminalis)等,其中,尼罗非鲫是绝对优势种。曾在80年代占据增江渔业主体的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物种渔获量已大幅下降。调查发现入侵鱼类4种,其中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和尼罗非鲫在20世纪80年代调查中未发现,为新记录种。调查结果表明增江地区鱼类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由该地区大规模挖沙、水坝建设、不合理捕捞、外来鱼类入侵、水域污染等因素导致。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889848
公开日期2014-01-22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19674]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贾银涛,陈毅峰,陶捐,等. 增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J]. 资源科学,2013(7):1490-1498.
APA 贾银涛,陈毅峰,陶捐,&何德奎.(2013).增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资源科学(7),1490-1498.
MLA 贾银涛,et al."增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历史变化".资源科学 .7(2013):1490-149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