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吕世华 ; 朱波 主编
会议名称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会议日期2004-11-1~3
会议地点四川成都
2004
出版者《西南农业学报》编辑部
出版地重庆
目录篇名 作者 页码 3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旱轮作研究小组 2+471 33 前言 4 23 西藏中部生态退化及其土壤环境影响 蔡晓布 13-20 34 无锡市近20年来城镇用地扩展对土壤资源的影响研究 檀满枝,陈杰 21-23 35 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3-PG模型的研究 花利忠,贺秀斌 24-27 36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绿色蔬菜地适宜性及其质量评价 邢世和,韦红 28-33 109 基于组件GIS的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郑进军,贺秀斌 34-38 37 GIS支持下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 钱建平,周勇 39-42 38 数字化地形信息及其在土地退化评估中的应用—以中国科学院盐亭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 廖超林,何毓蓉 43-47 24 成都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杨娟,王昌全 48-50 39 攀西地区农业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与对策 杜倩,周娅 51-54 40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与防治对策 余常兵,陈防 55-58 110 成都平原区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高成凤,张文秀 59-62 41 果树落叶埋土有机碳转化研究 何孟,赵燮京 63-66 1 花椰菜-苋菜轮作条件下土壤反硝化研究 邹国元,李晓林 67-71 42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与土壤氨挥发 周怀平,关春林 72-75 2 Angzuo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容重对耕层(土娄)土硝化作用影响 赵允格,邵明安 76-80 3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磷钾的分布研究 周鑫斌,施卫明 81-84 43 农田黑土空间理化性状变异特性研究 隋跃宇,张兴义 85-87 4 西南地区主要类型土壤钾素缓冲量的研究 伍钧,朱启红 88-92 5 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周卫军,王凯荣 93-97 6 京郊潮土有机硫矿化的初步研究 孙明德,张琳 98-100 7 重金属在土壤中竞争吸附动力学的模型建立与参数求算 刘继芳,蒋以超 101-107 25 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Pb的化学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张隆伟,王昌全 108-112 26 鱼腥草吸收累积铅与土壤铅形态的关系 伍钧,孟晓霞 113-116 8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鱼腥草吸收铅的影响 孟晓霞,伍钧 117-120 44 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 韩广轩,朱波 121-124 9 川中丘陵地区主要植被含碳率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 罗怀良,朱波 125-128 45 紫色土两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土壤呼吸 马秀梅,朱波 129-132 10 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王小国,朱波 133-138 11 径流与坡面土壤矿质氮素的作用深度研究 张兴昌,张亚丽 139-141 12 四川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侵蚀对土壤化学特性的影响 葛方龙,张建辉 142-146 13 壁山县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土壤侵蚀与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何丙辉,陈晓燕 147-150 14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的土壤允许侵蚀量T值 王继增,万方秋 151-153 46 水土保持效益量化指标探讨 韦杰,贺秀斌 154-156 47 两区模型中不动水体含量的确定 马东豪,王全九 157-161 15 用Hydrus-1D软件推求土壤水力参数 辛琛,王全九 162-165 48 肥料对保水剂吸水性影响的研究 刘晓莉,马友华 166-168 49 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移动规律研究 习金根 169-172 50 福建省北部三种林地“土壤水库”的特性研究 岳永杰,于占源 173-177 51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空间分异与微地貌关系 王红,宫鹏 178-182 52 南亚热带赤红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拟 郭庆荣,钟继洪 183-185 53 干旱区棉花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吉恒莹,马兴旺 186-189 54 HH2型土壤湿度计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标定研究 甘卓亭,刘文兆 190-193 55 主要紫色土电导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敬芸仪,邓良基 194-196 56 大气氮素沉降及其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影响 刘学军 197-198 57 大豆根构型性状遗传分析及其与磷效率的关系 付家兵,廖红 199-204 58 不同供磷水平对拟南芥根形态的影响 王秀荣,廖红 205-207 59 生长素和乙烯对大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王金祥,蔡小杰 208-212 60 盐害和缺磷耦合胁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张秒高,孔凡利 213-216 61 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细胞壁对难溶性磷的活化 范小威,沈宏 217-220 62 植物硝态氮累积的营养生理基础研究 王朝辉,刘忠 221-227 63 黄土高原冬小麦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 翟丙年,袁翠萍 228-231 64 甘蓝型油菜磷营养高效种质的筛选与QTL定位 韩毅强,段海燕 232-235 65 耐低钾型水稻DNA差异的PCR-RAPD鉴定 项虹艳,丁洪 236-238 66 高有机肥投入条件下几种特菜养分吸收特征研究 邹国元,杨志英 239-241 67 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养分比例对小白菜生长及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王华静,吴良欢 242-245 68 覆膜旱作对水稻养分吸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路兴花,吴良欢 246-250 69 湖南省酸性旱土有机磷组分分级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曾亮,黄启为 251-255 70 宁夏不同地区温室土壤养分变化特点 王菊兰,何文寿 256-261 71 太湖地区稻季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及其防止措施 苏成国,尹斌 262-267 72 几种新型氮肥对叶菜硝酸盐累积和土壤硝态氮淋洗的影响 高强,巨晓棠 268-273 73 覆盖旱种水稻稻田土壤剖面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动态变化 刘芳,樊小林 274-279 74 几种施肥制度下紫色土NO_3~--N淋溶特征 谢红梅,朱波 280-283 16 城市公园街道绿地不同剖面土壤肥力特征比较研究 史正军,卢瑛 284-287 75 秸秆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温明霞,林德枝 288-290 76 紫色土养分非均衡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学平,易时来 291-296 7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周宝库,张喜林 297-301 77 稻麦轮作下控释氮肥残效对盆栽小麦的生长效应 宋付朋,王兴民 302-305 78 缓释指数法在复混肥养分缓释评价上的初步应用 周文兵,朱端卫 306-309 79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磷钾对玉米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彦,董晓霞 310-313 80 水肥因素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赵春艳,马兴旺 314-317 81 氮钾配施对冬甘蓝产量和砂姜黑土肥力的影响 李录久,张祥明 318-321 82 不同地区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的研究 张淑香,彭德良 322-326 83 无公害蔬菜的有机肥合理施用量探讨 李淑仪,郑惠典 327-332 84 优质杂交水稻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 曾祥忠,吕世华 333-337 85 施用水稻专用包膜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特性的影响 冯跃华,邹应斌 338-341 86 施肥对空心菜氮素代谢及磷、钾含量的影响 杨涛,汤惠华 342-345 87 几种生物制药药渣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余琼芳,汤少红 346-348 88 新疆南疆果树平衡施肥技术试验示范 梁智,周勃 349-351 18 淋洗模拟研究磷石膏对滨海盐土的脱盐效果 吴涛,伍钧 352-355 89 木质素复合肥缓释特性研究 朱启红,伍钧 356-358 90 氮肥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和普通玉米吸氮特性及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何萍,刘海龙 359-364 91 夏玉米水肥耦合及其优化方案 刘安能,孟兆江 365-369 92 生物复合肥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冰,王昌全 370-374 93 有机无机肥料对蔬菜产量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秦鱼生,涂仕华 375-379 27 不同喂养类型猪粪养分含量现状调查 江连强,王昌全 380-383 94 “绿营高”活性生态肥在百合花上的试验初报 何春梅,罗涛 384-386 95 稀土在湿法制作过磷酸钙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王甲辰,刘向生 387-389 96 PP_(333)对红壤区优质绿肥CPI86134的生长及留种效率的影响 方金梅,黄毅斌 390-392 97 分子标记技术在根瘤菌竞争结瘤性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凌瑶,张小平 393-395 19 西藏高原草地植物AM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彭岳林,蔡晓布 396-400 20 若尔盖湿地不同温度型纤维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研究 董敏,张小平 401-404 21 除臭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魏良,李登煜 405-407 98 几种微生物及不同组合解磷能力的研究 江丽华,刘兆辉 408-411 28 奶牛粪便降解菌筛选和混合菌发酵研究 刘旭,李登煜 412-415 22 混合菌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研究 杨声莲,李登煜 416-418 99 不同施肥措施及EM菌剂对大棚黄瓜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研究初报 周晓芬,杨军芳 419-421 100 鸡粪高温堆肥填充料研究 李吉进,邹国元 422-426 29 三种淡水枝角类的趋光性比较 任静 427-428 111 对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甘炳成 429-430 101 碳源和氮源对紫丁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 彭卫红,罗婷 431-434 102 姬菇杂交菌株JM334选育 谢芝芳,王波 435-437 103 金针菇保鲜技术研究 甘炳成,谢丽源 438-440 104 水稻覆膜旱作技术要点分析 吴良欢 441-443 105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探讨 王玉英,朱波 444-449 106 离子浓度对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闵安民 450-452 107 农业景观中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张敏 453-457 112 四川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刍议 段文霞,陈放 458-460 108 有机农业对土壤培肥和肥料使用的规范要求 陆萍,冒乃和 461-464 31 攀枝花市山地节水灌溉模式 王昌桃 465-466 30 吉林西部沙地生态治理模式的研究 刘慧涛,任军 467-469
摘要本文集是2 0 0 4 年11月1-3 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广大青年土壤一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近年取得的最新成果。
本论文集收集的论文涉及土地资源、土壤物理、水土保持、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施肥、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微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文集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6209]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世华,朱波 主编. 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