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典型区耕地的土地生产潜力——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
周红艺 ; 何毓蓉 ; 张保华 ; 黄成敏 ; 宫阿都
刊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3
卷号20期号:4页码:464-469
关键词耕地 生产潜力 长江上游
合作状况其它
中文摘要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把长江上游典型区——四川省彭州市的耕地土壤资源分为3类农业利用亚区:平原亚区、丘陵台地亚区和山地深丘亚区,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农业生态区域法”估算该区水稻、小麦、玉米、甘薯和土豆5种作物的光温潜在产量,并根据各区的土壤属性,计算了土地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0-07-19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873]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成都山地所知识仓储(2009年以前)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红艺,何毓蓉,张保华,等. 长江上游典型区耕地的土地生产潜力——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20(4):464-469.
APA 周红艺,何毓蓉,张保华,黄成敏,&宫阿都.(2003).长江上游典型区耕地的土地生产潜力——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4),464-469.
MLA 周红艺,et al."长江上游典型区耕地的土地生产潜力——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4(2003):464-46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