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DNA 调控复杂金属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SERS 效应研究
作者沈建磊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3-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导师李迪
关键词纳米金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金-银二聚 光热效应
其他题名DNA mediated synthesize of complex metal nanostructure and its SERS effects study
学位专业无机化学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就是研究利用DNA 调控合成“蘑菇状”的金银纳米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SERS 增强效应。首先研究了在组装了DNA 的纳米金表面上定向长银的条件。结果发现溶液中氯离子的存在对银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溶液中存在一定量的氯离子时,银倾向于将纳米金包裹完全,且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加,银定向生长的趋性越差。而当溶液中不存在氯离子时,发现生成了一种“蘑菇状”的金-银纳米结构,在金银纳米之间会产生1 纳米左右的缝隙。当拉曼分子嵌在1 纳米的缝隙中时,会检测到很高的拉曼信号。同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当金银之间不存在缝隙时和当金银之间存在缝隙时的紫外吸收具有明显不同。通过研究表明金银之间的缝隙对于SERS 的产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后我们研究了银定向生长并长出缝隙的生长机制。结构发现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反应速率发生明显的降低。这说明当反应动力学速率减慢时,银倾向于将纳米金包裹完全。最后研究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在长金时,发现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纳米颗粒的尺寸越大,银越不容易定向生长。这可能是由于随着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增大,成核位点增多,不利于银在金纳米颗粒表面的定向生长。 另外,我们还研究了在纳米金棒上进行定点长金。就是控制在金棒两端进行长金。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我们可以在组装了DNA 的金棒两端长出两个金球。或者改变条件在金棒两端长出刺状的金颗粒。另外发现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改变还原剂和金离子的摩尔比及还原剂的种类可以的到一种“海参状”的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发现,当在金棒两端长出两个金球时,可以使得金棒的紫外吸收发生明显的红移。这对于利用纳米金棒的光热效应进行可控释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材料。同时获得的“海参状”结构表面具有很多的缝隙,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可以为应用于SERS 效应和纳米金催化提供了良好的基底。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12-06
页码59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sinap.ac.cn/handle/331007/13383]  
专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_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1-2017年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沈建磊. DNA 调控复杂金属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其SERS 效应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