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LAMOST光谱的白矮星证认研究
作者蔡靖豪
答辩日期2023-07-01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韩占文 ; 邢丽峰
关键词白矮星 LAMOST 光谱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White Dwarf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LAMOST Spectroscopy
学位专业天体物理
英文摘要白矮星是中小质量(0.8 ⊙ < < 7 ⊙)恒星晚期演化残留下来的恒星内核,其代表了宇宙中 95% 以上的天体的最终宿命。白矮星包含了恒星诞生到死亡的诸多信息。就单颗白矮星而言,可用于验证恒星的演化理论,其中包括演化末期的后AGB阶段的物质损失率,这也直接影响恒星的初始-终止质量关系。白矮星也是多星系统演化的可能结果,Toonen等人于2017年估计25%∼30%的白矮星是双星或多星并合后演化的结果,而已被发现的质量小于0.4 ⊙的白矮星通常被认为是双星演化的结果。因此白矮星也可被用于验证双星演化理论的正确性。白矮星致密的简并内核代表了极端条件下理论物理理想的实验室。对白矮星冷却演化轨迹和冷却模型的研究使得白矮星可以作为各恒星族独立的年龄和距离指示器,并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宇宙时钟来限制银河系各个星族恒星的年龄。通过对白矮星星族的星族的研究,可以反演银河系恒星形成率等星系演化的重要特征。白矮星星族性质的研究需要综合白矮星的空间密度、光度函数等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获取需要一个大量的、均匀的、且定义明确的白矮星样本。 早期由于观测仪器的限制,对白矮星的光谱证认工作效率低下。最近二十年GALEX(Galaxy Evolution Explorer)、SDSS(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GAIA(Global Astrometric Interferometer for Astrophysics)、LAMOST(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等大型巡天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测光、光谱等天体物理信息获取的数量,白矮星的搜寻工作得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这里我们使用了LAMOST第八次数据释放(DR8) 低分辨率光谱数据,结合GAIA的高精度测光和周年视差数据识别白矮星。我们根据白矮星光谱的特征谱线和谱线较大的展宽,在LAMOST DR8中总共找到了4692个白矮星和85个激变变星。经过与已发布的LAMOST、GAIA、SDSS白矮星星表对比,该白矮星样本的完备性为80%,分类的准确性达到99%,因此我们的识别方法非常准确,最终得到的LAMOST白矮星样本很好地反映了不同类型的白矮星在GAIA H-R图上的分布。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天文学
页码0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26398]  
专题云南天文台_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蔡靖豪. 基于LAMOST光谱的白矮星证认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