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中药甘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马丽
答辩日期2022-05-1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杨军丽
关键词中药甘遂,二萜,三萜,生物活性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
学位专业分析化学
英文摘要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为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陕西、青海等地,中药甘遂为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部分。目前,从中药甘遂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萜、三萜和甾类化合物,其他成分包括香豆素、脂肪酸、蔗糖、鞣质和树脂等。其中,二萜和三萜类化合物是中药甘遂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中药甘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肿瘤、抗白血病、抗流感病毒、抗HIV病毒、抗精神分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以及晚期食道癌、乳腺癌等。 中药甘遂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均为大环二萜,具体可将其分为巨大戟烷型二萜和假白榄烷型二萜。巨大戟烷型二萜属于四环二萜,C-3、4、5位均为β型取代,C-8与C-10之间通过羰基相连;假白榄烷型二萜具有5/12环系骨架,取代基多为酰基取代基。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MCI色谱、硅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中药甘遂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利用1D和2D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化学方法,共鉴定了天然化合物38个,其中包括巨大戟烷型二萜13个、假白榄烷型二萜10个、三萜类化合物5个、甾类化合物1个、其它类型化合物9个。其中,化合物(3β,7β)-3,7-dihydroxylanosta-8,24-dien-11-one(GS-28)为1个新的羊毛脂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Ehpha-8,24-diene-3β-ol-7,11-dione(GS-24)和(3β,11β)-3,11-Dihydroxylanosta-8,24-dien-7-one(GS-27)为首次从中药甘遂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从中药甘遂中分离得到的四环三萜多为大戟烷型三萜,但化合物GS-27与化合物GS-28为羊毛脂烷型三萜,其结构特征是C-13位为β甲基、C-14为α甲基、C-17位为β侧链。 进一步,针对分离鉴定的化合物,进行神经保护、抗癫痫、抗肿瘤等生物活性筛选和评价。利用SH-SY5Y细胞建立神经损伤模型,筛选发现三萜类化合物GS-25和GS-28,二萜类化合物GS-4、GS-8、GS-14、GS-15、GS-16、GS-19以及香豆素类化合物GS-29浓度在50 μM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活性。三萜类化合物GS-25和GS-28在1、5和10 μM浓度下,能显著增强SH-SY5Y细胞对神经损伤的耐受性,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活性。采用全细胞电流钳记录模式,以培养12天的新生SD大鼠的海马神经元为实验对象,通过记录化合物对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改变情况,筛选化合物的抗癫痫活性。三萜类化合物GS-26、巨大戟烷型二萜GS-1和GS-9能降低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癫痫活性。采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Hep-G2(肝癌细胞)、DU145(人前列腺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二萜类化合物GS-1、GS-2、GS-5、GS-9、GS-11、GS-21、GS-22对MCF-7、Hep-G2、DU145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IC50值为5-30 μM。
语种中文
页码9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icp.cn/handle/362003/30104]  
专题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_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重点实验室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_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丽. 中药甘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