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基于深度学习和SAR遥感影像的北极波弗特海海冰分类研究
作者黄岩
答辩日期2023-06-1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李晓峰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海冰分类,深度学习,灰度共生矩阵
英文摘要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北极海冰在范围、厚度和年龄上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大量永久性多年冰(Multi-year ice, MYI)被季节性一年冰(First-year ice, FYI)取代。MYI不但与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威胁北极船只安全的重要因素。波弗特海是北极MYI减少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北极MYI的主要输出区域之一,还是北极西北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波弗特海区域的高分辨率海冰分类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其MYI变化特征对MYI监测和北极航线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有全天时、全天候监测能力,是常用的高分辨率海冰监测传感器。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基于SAR的海冰分类从传统阈值法发展到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分类精度和效率有了显著提升。然而仍有几个问题等待解决:1)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多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其不是一个像素级的分类方法,且分类准确率有待提升;(2)现有深度学习模型侧重于采用SAR图像的极化信息作为分类依据,对SAR图像的纹理特征存在忽视,限制了分类精度的提高;(3)波弗特高压变化会影响波弗特海域MYI的漂移,近年来,波弗特高压异常事件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波弗特海MYI的变化呈现的特征变化,有待进一步揭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波弗特海为研究区域,Sentinel-1 SAR影像为数据源,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海冰智能化分类模型。进一步利用分类模型获取2018-2022年波弗特海的MYI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具体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1. 搭建了基于U-Net的像素级SAR图像海冰分类模型。本文首先收集了24Sentinel-1EW模式下获取的双极化SAR影像,利用目视解译、参考MYI产品和时序数据验证方法标注真值。利用16幅图像构建训练集,剩余8幅构建测试集。引入深度学习U-Net模型,搭建了像素级的海冰分类模型,分类SAR影像中的MYIFYI和开放水域(Open Water, OW)。U-Net模型在测试集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在准确率(Acc)、平均重叠率(mIoU)和Kappa系数分别取得了90.2%0.7960.817。本文开展了模型对比和敏感性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U-Net模型精度远高于现有的海冰分类模型,如: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CNN。深度学习模型在HV去噪后的分类结果与去噪前相差较小,相较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U-Net模型中,单一斜率校正HH图像对分类FYIMYI有利。单支输入模式下,在双极化信息基础上加入单一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GLCM)纹理特征,能提升模型对OW的分类能力,但对FYIMYI分类精度的提升不明显。以上研究表明深度学习模型U-Net在海冰分类较其他模型有明显优势。

2. 搭建了融合SAR图像极化信息和纹理特征的DBU-Net海冰分类模型。为进一步提高U-Net的海冰分类精度,本文利用双分支编码器和6GLCM纹理特征改进U-Net模型,构建了双分支U-NetDBU-Net)海冰分类模型。双分支编码器能更好地融合SAR图像的极化信息和纹理特征,使DBU-Net的海冰分类精度在Acc/MIoU/Kappa达到92.0%/0.846/0.851,比原始U-Net模型提高1.7%/5.0%/3.4%。本文对DBU-Net开展了模型对比和敏感性测试实验,并利用不来梅大学发布的MYI产品(Bremen MYI)验证DBU-Net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模型输入为极化信息和GLCM纹理特征时,DBU-Net模型精度远超SVMRFCNN。双分支结构和GLCM纹理特征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对模型精度提升均有帮助,明显提高了模型对OWFYI的分类能力。在与现有MYI产品的比较中,DBU-Net分类结果和Bremen MYI在波弗特海和弗拉姆海峡均表现出较小差异。以上研究验证了DBU-Net海冰分类的鲁棒性,为生成波弗特海海冰分类结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3. 研究了2018-2022年波弗特海冬季多年冰变化特征。本文收集了415幅获取自波弗特海域201810月至20223月的Sentinel-1 SAR图像,利用训练完善的DBU-Net生成了60个基于SAR的海冰数据(SAR-based Sea Ice Data, SSID),获取波弗特海FYIMYI的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海冰漂移数据和SLP数据分析两个典型的波弗特海MYI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得到结论如下:(1)冬季波弗特海MYI的总体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MYI总体输入,如:2019/202020/21冬季;MYI总体输出,如:2018/19冬季;和MYI总量几乎不变,如:2021/22冬季;2)导致2018/19年冬季的MYI输出的因素是波弗特高压引起的海冰漂移异常,从通常的东北向西南漂移变为东南向西北漂移;3)导致2020/21年冬季的MYI输入的因素是波弗特高压引起的强烈反气旋波弗特环流,带动了大量北向南的MYI输入;同时初始MYI较少,推迟了MYI漂移至西边界的时间,从而减少了西边界输出。

综上所述,本文设计并搭建了DBU-Net高分辨率海冰分类模型,精确分类SAR影像中的MYIFYIOW。进一步利用模型和SAR图像生成了602018-2022年冬季波弗特海SSIDs,分析了两个典型的MYI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整个北极的海冰分类模型和生成波弗特海MYI分布特征提供了技术支持。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1235]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岩. 基于深度学习和SAR遥感影像的北极波弗特海海冰分类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