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黄海潮间带及陆架有孔虫多样性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一飞
答辩日期2023-05-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授予地点青岛
导师类彦立
关键词有孔虫 盐度 海洋酸化 大陆架 环境DNA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英文摘要

有孔虫是一类数量庞大,从赤道到两极广泛分布,并且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原生生物,常作为生态指示种用于环境监测工作。由于有孔虫的壳体具有长期保存在地层中的特点,也被应用于古气候和古环境的重建工作中。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测序的方法也被用于生态调查。

当前地球面临的海洋酸化的速度比3亿年来的任何地质历史时期都要快,这将会对海洋生物特别是以有孔虫为代表的钙质生物产生影响。盐度是海洋环境重建的重要参数,特别是陆架到潮间带地区,海平面的变化会带来盐度的巨大改变。本研究采集黄海陆架和潮间带的沉积物样品,探究了黄海海域有孔虫分子多样性与环境关系,并进行盐度梯度和海洋酸化的实验室培养研究,利用传统形态学和e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盐度变化,或海洋酸化对底栖有孔虫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以及代表物种如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

1.黄海有孔虫的分子多样性和环境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基于eDNA对黄海25个站点(33~36°N)的有孔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首次对该地区有孔虫分子多样性与环境条件进行了相关性评估。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利用分子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物种信息。控制底栖有孔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温度、深度和沉积物碳的含量。该海域底栖有孔虫的群落多样性随着水深的增加,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底栖有孔虫的群落多样性与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无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浮游有孔虫eDN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海流情况。由于eDNA方法在物种层面建立关系式需要更多的调查来支持,我们建议使用群落参数进行环境指示。本研究填补了黄海地区有孔虫eDNA研究的空白,探究了黄海区域影响底栖有孔虫生态分布的主要因素,揭示了有孔虫eDNA多样性在环境指示方面具有的潜力。

2.海洋酸化对底栖有孔虫分子多样性的影响

本研究采集黄海陆架4个站位点的沉积物样品,在400 ppm800 ppm1200 ppm1600 ppm4CO2分压梯度下培养八个月(由低到高依次培养两个月),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沉积物中的有孔虫eDNA进行测序分析。实验过程中海水pH值与CO2分压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海水酸性随着CO2分压的上升不断增强。测序共获得共计获得212OTUs743,884reads,其中有178OTUs共计738,597reads匹配到有孔虫。实验结果显示,底栖有孔虫群落总体丰度在400–1600 ppm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OTUs数与群落阿尔法多样性都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临界值出现于1200 ppm。我们推测在未来海洋酸化的情况下,有孔虫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持续增加,而超过临界值(>1200 ppm)后,在较强的海洋酸化环境压力下,有孔虫多样性显著降低,但有些机会主义种在短时间内迅速繁衍,例如ElphidiumNemogullmiaAllogromiidSpiroplectammina等属,群落结构也因此发生改变

3.基于eDNA宏条形码和形态学揭示底栖有孔虫对盐度变化的响应过程

盐度是海洋重要的理化因子,对底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是中国沿岸表层沉积和岩心沉积中的常见物种,但它对于盐度变化的适应性尚不明确。本研究采集黄海潮间带沉积物样品,在0–60 psu共计13个盐度梯度下平行培养10周,期间添加钙黄绿素对新钙化的房室进行标记。沉积物样品采用传统形态学和eDNA测序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底栖有孔虫群落对盐度的响应关系中形态学和eDNA测序方法的异同,以及C. gnythosuturatum对盐度的响应关系。实验前提取活体C. gnythosuturatumSSU rDNA片段,加入本地数据库用于序列比对。

培养实验在形态学方面共获得有孔虫C. gnythosuturatum1636只,其中活体955只,C. gnythosuturatum0–60 psu各盐度梯度下均可存活和生长,高通量测序结果中57OTUs共计17091条序列比对到C. gnythosuturatum。研究结果显示,在极端低盐(<15 psu)条件下,壳体破损率急速上升,并且伴随生长率下降和繁殖的停止。在极端的高盐度条件下(50–60 psu)原生质向房室中心收缩,生长率和繁殖率下降。此外,分子结果和形态学结果都显示,异常盐度条件下(15–25 psu or 40–50 psu),种群丰度、相对丰度和生长率达到最高,壳体保存良好。本研究揭示了C. gnythosuturatum对于盐度的响应,可以用于指示河口、潟湖、潮间带等盐度变化较大的沉积环境。

底栖有孔虫群落最适宜生存的盐度为30–35 psu,盐度的升高和降低都会使群落丰度和物种数降低。eDNA测序方法能够探测到数量庞大的OTUs和物种数目,取样量少,灵敏度高。eDNA方法能够探测到形态学中难以鉴别的隐藏物种,单房室有孔虫类群(Monothalamids),该类群对高盐度有较好的耐受性。传统形态学对于种类单一,但是生物量高的瓷质壳体多房室有孔虫(Miliolida)类群,能比较直观地看出该类群生物数量随盐度梯度的变化而发生的改变,该类群对高盐度有较好的耐受性。两种方法都表明玻璃质壳体多房室有孔虫类群(Rotaliida)对于低盐度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表明在生态监测工作中可以使用eDNA测序方法作为形态学的很好补充,利用各种类群的组合变化来推测海水的盐度。

语种中文
目次

1 绪论... 1

1.1 有孔虫... 1

1.2 研究背景... 2

1.2.1 有孔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2

1.2.2 有孔虫的实验室培养研究... 3

1.2.3 海水盐度... 4

1.2.4 海洋酸化... 5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5

2 黄海有孔虫的分子多样性和环境相关性研究... 7

2.1 引言... 7

2.2 材料与方法... 8

2.2.1 样品采集... 8

2.2.2 环境DNA提取... 9

2.2.3 PCR扩增... 10

2.3 结果... 10

2.3.1 环境特征... 10

2.3.2 测序数据概况... 13

2.3.3 底栖有孔虫分类组成和相对丰度... 15

2.3.4 底栖有孔虫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8

2.3.5 黄海环流及浮游有孔虫... 23

2.4 讨论... 23

2.4.1 黄海底栖有孔虫各个类群分布特征... 23

2.4.2 底栖有孔虫对于水温和深度的响应及启示... 24

2.4.3 底栖有孔虫对于沉积物中碳的响应及启示... 25

2.4.4 底栖有孔虫不同类群对于环境因子的响应... 26

2.4.5 浮游有孔虫分布情况与海流的关系... 26

2.4.6 影响黄海底栖有孔虫分布的其他因素... 27

2.5 结论... 28

3 通过eDNA测序手段探究海洋酸化对底栖有孔虫多样性的影响... 29

3.1 引言... 29

3.2 材料与方法... 30

3.2.1 样品采集和培养... 30

3.2.2 环境DNA提取和PCR扩增... 31

3.2.3 数据质控... 32

3.3 结果... 32

3.3.1 环境参数... 32

3.3.2 环境DNA数据概况... 33

3.3.3 类群组成... 33

3.3.4 物种多样性... 35

3.3.5 相关性分析... 36

3.4 讨论... 37

3.5 结论... 38

4 基于eDNA宏条形码和形态学揭示底栖有孔虫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Ho, Hu &amp; Wang, 1965)对盐度变化的响应过程... 39

4.1 引言... 39

4.2 材料与方法... 39

4.2.1 样品采集... 39

4.2.2 活体DNA的提取和分析... 40

4.2.3 盐度培养实验... 44

4.2.4 形态学样品... 44

4.2.5 高通量测序... 45

4.3 结果... 48

4.3.1 SSU rDNA序列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 48

4.3.2 盐度培养实验结果... 49

4.4 讨论... 52

4.4.1 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对盐度梯度的响应... 52

4.4.2 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的生态地位及其古环境中的应用... 53

4.4.3 系统发育分析... 55

4.5 结论... 56

5 基于形态学和eDNA探究底栖有孔虫群落对海洋盐度变化的响应... 57

5.1 引言... 57

5.2 材料与方法... 58

5.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58

5.2.2 培养实验... 58

5.2.3 形态学处理方法... 59

5.2.4 环境DNA提取与PCR扩增... 59

5.2.5 数据质控和处理... 60

5.3 结果... 60

5.3.1 经典形态学结果分析... 60

5.3.2 分子生物学结果分析... 61

5.3.3 形态学和分子测序方法的比较... 62

5.4 讨论... 62

5.4.1 盐度对有孔虫不同物种的影响... 62

5.4.2 有孔虫不同壳质类型的生物矿化与盐度关系... 63

5.4.3 传统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 64

5.5 结论... 65

6 总结与展望... 66

6.1 黄海有孔虫的分子多样性和环境相关性研究... 66

6.2 陆架底栖有孔虫对海洋酸化的响应... 66

6.3 Cribrononion gnythosuturatum对盐度的响应过程... 66

6.4 潮间带底栖有孔虫对盐度的响应... 67

6.5 研究创新点... 67

6.6 存在问题与展望... 67

参考文献... 69

致谢... 87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相关学术成果&nbsp;&nbsp;&nbsp; 88

资助项目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976058] ;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XDB42000000]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U190621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1142]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一飞. 黄海潮间带及陆架有孔虫多样性与环境相关性研究[D]. 青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