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自动化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毕业生  > 硕士学位论文
题名面向长程脑机作业的多模态警觉度检测系统研究
作者程昕钰
答辩日期2023-05
文献子类硕士
关键词脑-机接口 警觉度检测 多模态学习 快速序列视觉呈现
英文摘要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它能够提供大脑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直接通路。其中,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RSVP)的BCI系统在医疗康复、生活娱乐以及军事侦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基于RSVP的脑机作业认知负荷高,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长时间连续作业,易引起作业人员警觉度水平变化,进而影响工作绩效,降低系统稳定性。因此,实现警觉度准确检测和低警觉度有效预警对于提升RSVP-BCI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警觉度检测算法精度有限,RSVP-BCI系统存在低警觉度快速唤醒需求。本课题面向连续长程目标检测脑机作业场景,开展了多模态警觉度检测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1) 为研究脑机作业中警觉度和生理指标的关系,本文设计了一项基于RSVP-BCI的长时程目标检测实验,采集并建立了面向长程目标检测中警觉度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和眼电(Electroophthalmogram, EOG)多模态数据集。对所采数据进行了特征提取,采用眼睑闭合度(PERCLOS)作为警觉度的标注,从脑电中提取微分熵特征(Differential Entropy, DE),从眼电中提取眼球运动特征。通过特征分析,发现警觉度的下降会带来脑电中慢波成分的增加和快波成分的减少,脑电中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的响应减弱,而眼电特征中,扫视幅度是与警觉度最相关的特征,且眼电特征的乘法组合也具有识别警觉度的潜力。

(2) 针对现有警觉度检测算法精度有限,对各模态信息挖掘不充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模态警觉度检测算法(VigilanceNet)。该方法考虑每种模态的特点,对于脑电,从时域和频域提取特征,通过设置RSVP辅助任务,从脑电中学习与任务相关的特异性响应;对眼电模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外积操作的可学习模块,用于捕获眼电特征中的乘法关系;对于多模态的学习,本文建议将模态内和模态间的知识进行解耦学习。在自采数据集和模拟驾驶公开数据集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上分别实现了0.083和0.061的被试内预测误差,比现有最好方法降低了4.6%和9.0%,同时实现了0.115和0.094的跨被试预测误差,比现有最好方法降低了1.7%和2.0%,证明模型实现了警觉度的高精度预测。

(3) 为解决RSVP-BCI系统中人员的低警觉度快速唤醒需求,本文优选了警觉度预警方法,并开发了警觉度在线检测与预警系统。本文选择了五种常见的预警手段,即闪光、声音、触感、皮肤电刺激,以及声光刺激的组合,通过对比不同刺激对警觉度和绩效的影响效果,选择了声音刺激作为预警方案。然后,搭建了一个面向RSVP目标检测任务的警觉度在线检测与预警系统。该系统采集脑电和眼电进行实时的警觉度检测,在警觉度水平过低时进行声音预警。对系统进行了在线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线警觉度预测均衡精度平均值为83.8%,相对于无反馈时,行为学绩效提升了29.2%,目标检测脑电解码的均衡精度提升了8.8%,证明了所设计的警觉度检测算法和预警机制在在线应用中的有效性,改善了用户在目标检测作业中的警觉度水平和绩效表现。

本文面向连续长程RSVP目标检测脑机作业中,警觉度下降继而引起工作绩效下降的问题,设计了长时程RSVP目标检测实验,采集和分析了脑电和眼电多模态数据,设计了多模态警觉度检测算法,并搭建了警觉度在线检测与预警系统,缓解了长程脑机作业中人员的绩效下降,为长程RSVP作业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计算机科学技术 ; 模式识别 ; 计算机应用
页码88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a.ac.cn/handle/173211/51729]  
专题毕业生_硕士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程昕钰. 面向长程脑机作业的多模态警觉度检测系统研究[D]. 202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