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生物质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
作者马吉梅
答辩日期2019
导师张应鹏
关键词生物质 石墨烯量子点 荧光 猝灭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本论文分别以万寿菊和银杏叶为碳源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QDs),并进一步分别以乙二胺、尿素以及三聚氰胺为氮源,制备出了不同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分别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PL),X射线衍射(XRD),X射线电子能谱(XPS),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对比了不同氮源对不同碳源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的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如下:1.以富含叶黄素的万寿菊为碳源,分别以乙二胺、尿素和三聚氰胺为氮源,水热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11-GQDs、N12-GQDs、N13-GQDs)。经一系列表征发现三种量子点都成功掺入了氮原子,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7.84%、5.19%和3.97%,经XPS表征发现三者都有C=C、C-N、C=O基团的存在,且荧光强度在pH为4-11的范围内变化不大,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灯下照射30 min发现其荧光强度几乎不受影响。Fe3+能猝灭N11-GQDs的荧光,而Pb2+和Cu2+都能猝灭N12-GQDs和N13-GQDs的荧光强度,并且通过反滴定实验可以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是否有Pb2+的存在。2.以富含黄酮的银杏叶为碳源,分别以乙二胺、尿素及三聚氰胺为氮源,水热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21-GQDs、N22-GQDs、N23-GQDs)。经一系列表征发现三种量子点中都成功掺入了氮原子,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6.1%、3.38%和1.14%,经XPS表征发现三者都有C=C、C-N、C=O基团的存在,且荧光强度在pH为4-11的范围内变化不大,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灯下照射30 min,发现其荧光强度几乎不受影响。Fe3+能猝灭N21-GQDs的荧光强度,而Pb2+和Cu2+都能猝灭N22-GQDs和N23-GQDs的荧光强度,通过反滴定实验可以进一步确定溶液中是否有Pb2+的存在。
语种中文
页码76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5285]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吉梅. 生物质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D].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