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西北季节冻土区浅层土体冻融过程及水热变化对气候的响应
作者李永娥
答辩日期2019
导师丑亚玲 ; 张明礼
关键词季节冻土 浅层土体 冻融过程 水热变化 数值模拟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的特点,浅层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受其影响较大,会因此发生很大的改变,并影响着土壤结构的稳定性,由此导致一系列的工程问题。大气与地表发生着强烈水热交换及相互作用是工程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分析和探讨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热运移规律,可揭示土壤内部水分与能量变化的机理,对工程中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渭河流域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野外观测场地,对该区域浅层非饱和土体冻融过程及水热变化规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基于水分和能量平衡方程,结合气象数据,建立了一维数值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各观测点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进行了模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土壤温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就全年而言,可分为春夏季吸热阶段和秋冬季放热阶段;气温对地温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地温振幅随深度增加按指数规律衰减且温度波的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速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总体上降温过程要比升温过程平缓。(2)该研究区裸露地表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约在20~50cm之间;不同深度土壤冻结系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融化系数则相反;土壤冻结过程中,深层土壤未冻水逐渐向冻结层运移,导致深层含水量逐渐减少;融化时,各土层含水量相对冻结过程有所增加;冻融期,其地表下5cm处的日最低温度出现在早上8:00~9:00之间,日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16:00附近;降水的产生会引起浅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地表下50cm深度以内的含水量受降水波动明显,350cm处的含水量几乎不受降水影响。(3)土壤含水量与温度呈相似变化,其含水量与温度相互影响及制约,控制着整个土壤的水热稳定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季节土壤水热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均呈减小趋势,且浅层土壤的水热变异程度较为剧烈。(4)基于水分和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一维土壤水热运移模型,结合近地表大气动力学理论,以降水、蒸发等气象数据驱动为水分上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求解。结合其野外监测数据,利用相对均方差根和平均相对误差定量评价了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其土壤温度、含水量实测值与模拟值变化趋势一致,但对于浅层的土壤来说存在一定误差,深层土壤模拟效果较好,其模型还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语种中文
页码67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4651]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永娥. 西北季节冻土区浅层土体冻融过程及水热变化对气候的响应[D].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