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甘草、当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磊
答辩日期2018
导师杨林
关键词甘草 当归 抑菌 抗氧化 α-糖苷酶抑制 抗虫活性 共生体系建立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内生菌,植物内生菌与植物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内生真菌也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者相似的化合物,在医药、农业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潜力,本次实验选用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岷县当归(Angelicae Sinensis)根为材料,研究其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活性以及与甘草的生长关系。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甘草、当归根部共分离得到30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及显微特征共鉴定出16株内生真菌,分8个属,分别为毛霉属(1株)、镰刀菌属Fusarium(6株)、曲霉属Aspergillus(3株)、长蠕孢霉属Helminthosporium(1株)、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2株)、青霉属Penicillium(1株)、束梗孢属Graphium(1株)、木霉属Trichoderma(1株)。将内生真菌摇瓶发酵,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EAE)、正丁醇萃取物(NBE)、甲醇提取物(MME)共90个样品,分别对90个样品进行抑菌、抗氧化、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虫活性筛选研究以及内生真菌与甘草生长关系的研究。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样品浓度为10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的样品有39个,占样品总数的43.3%;对绿脓杆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的样品有36个,占样品总数的40%;对肺炎克雷伯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的样品有39个,占样品总数的43.3%;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的样品有32个,占样品总数的35.6%;对地衣芽孢杆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的样品有25个,占样品总数的27.8%;抑菌圈直径大于16mm的样品共有7个,其中GC-R-108(MME)对绿脓杆菌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0.312mg/m L;DG-R-110(NBE)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5mg/m L;DG-R-104(NBE)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1.25mg/m L。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样品浓度为0.1mg/m L时,共有61个样品表现出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占样品总数67.8%,共有3个样品清除率超过30%。其中GC-R-109(EAE)活性最高,IC50值为0.0912mg/mL;共有81个样品显示出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占样品总数的90%,其中DG-R-103(EAE)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为0.041mg/m L;共有51个样品表现出总还原能力,占样品总数的56.7%,VC当量大于80μg/mg的样品有3个,其中DG-R-111(EAE)总还原力最强,VC当量浓度为87.97μg/mg,其EC50值为0.062mg/m L。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样品浓度为1mg/mL时,共有6个样品抑制率达80%以上,分别是GC-R-104(EAE)、GC-R-111(EAE)、DG-R-101(EAE)、GC-R-108(NBE)、DG-R-102(MME)、DG-R-105(MME),其抑制率分别为87.83%、84.56%、84.57%、80.22%、86.74%、80.22%;与拜糖平在同等浓度下的抑制率相比,活性较弱。抗虫活性研究中,触杀实验结果表明在样品浓度为10mg/m L时,共有33个样品对赤拟谷盗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校正死亡率>70%);占样品总数的36.67%;共有30个样品对烟草甲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活性;占样品总数的33.33%;其中对赤拟谷盗、烟草甲触杀活性最好的样品分别为DG-R-101(MME)、DG-R-101(EAE),LC50值均为0.742mg/mL。驱避试验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0000ppm时驱避率大于90%,活性等级为Ⅴ的样品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部位分别有7、5、6个,分别占样品总数的23.3%、16.67%和20%。将分离自甘草、当归的共30株内生真菌回接至甘草共培养体系中,观察内生真菌与甘草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回接42d后,有4株内生真菌处理组无死亡现象,其中在42d时菌株DG-R-113处理组平均株高超过对照组,菌株DG-R-112处理组根长增量超过对照组,在0-7d时,菌株GC-R-104、GC-R-112的鲜叶数均高于对照组,在10-20d时样品鲜叶数回落,在42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菌株DG-R-112、DG-R-113鲜叶数在0-42d内均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组。将这4株内生真菌经PD培养基发酵,菌液浓缩后定量回接至共培养体系中,研究发酵液与甘草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回接42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发酵液处理组对甘草含水量、株高、鲜叶/枯叶无显著差异,但发酵液处理组GC-R-104、DG-R-113处理组减缓甘草根部生长。发酵液GC-R-104明显降低了甘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GC-R-112处理组显著增加了甘草SOD活力,4株内生真菌发酵液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甘草叶片MDA含量,发酵液GC-R-112、DG-R-112显著减少了甘草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但是显著增强了甘草辅氨酸含量;GC-R-104、DG-R-112处理组显著减少了甘草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含量。
语种中文
页码79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4203]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磊. 甘草、当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