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干旱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影会
答辩日期2018
导师崔凯
关键词土遗址 剥离 二元结构 盐分分异 气候 灰色关联熵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表面剥离是干旱区土遗址发育最为普遍和典型的病害形式之一,也是土遗址与降水关系密切的重要缓慢消亡模式。研究通过对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区规模最大的线性遗址明长城,18处不同地点遗址上发育的剥离的形态特征的调查与统计,结合逐地逐层土样物质组成的室内试验,初步提出夯土遗址剥离具有二元结构特征,并同时确定代表剥离发育程度的特征值。而后通过剥离特征值与环境和夯土自身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熵分析,筛选出影响剥离发育的主要因素;初步阐释了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特征形成及发育过程中盐分分异、不均匀收缩两个重要机制;证实了环境因素和夯土自身因素对表面剥离发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性影响,为土遗址表面剥离病害发育机理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18处明长城夯土剥离形态特征研究,发现同一墙体由顶部向底部剥离病害呈递增趋势,且阳面墙体较阴面墙体剥离发育严重,对墙体剖面特征观察,发现剥离具有明显分层现象。(2)基于逐地逐层室内颗粒分析、孔隙率、易溶盐测试,初步提出剥离二元结构特征,本文将黏粒和胶粒含量相对较高的、孔隙率和易溶盐含量相对较低的第1层土体定义为壳层;将粉粒含量较高的、孔隙率和易溶盐含量较高的第2层土体定义为粉层;将土体较为坚硬的第3层土体定义为夯土层,其中,由壳层和粉层共同组成了剥离层。(3)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对研究区赋存环境的研究,确定影响剥离的土体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剥离形成过程进行简要分析,本文将优势剥离面积、壳层土体厚度和粉层土体厚度定义为剥离特征值。并对夯土遗址土体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与剥离特征值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与剥离特征值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基于灰色关联熵分析数学模型,探讨了土体自身性质与赋存环境特性与剥离特征值之间的关联程度,得出土体自身因素对剥离特征值的响应大于环境因素,说明土体本身因素在剥离发育中占据主要地位。(5)通过不同条件下逐地逐层土体的颗粒分析实验、缩限含水量测试以及剥离形态、颗粒组成和含盐特征值与环境因素和夯土性质因素特征的联合分析,得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特征形成及发育过程中,具有盐分分异、不均匀收缩两个重要机制。
语种中文
页码63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3868]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影会. 干旱区夯土遗址表面剥离二元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 201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