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题名考虑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作者谢丽
答辩日期2016
导师杜永峰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 基础隔震 不均匀沉降 非线性动力分析
学位名称硕士
英文摘要隔震技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震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历次大震中,隔震结构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及减震效果,减小了发生灾害地区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就我国分布的大量湿陷性黄土而言,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会引起基础隔震结构变形过大、开裂、倾斜甚至倒塌,这些问题是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关键成因,对隔震层及上部结构的影响,以及提出对隔震支座应及时维修更换,这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对于框架结构沉降限值的要求,指定了多种沉降区域及沉降量,并通过施加位移荷载将沉降加于结构基础之上。本文对发生沉降以后的基础隔震结构采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进行计算,主要内容如下:(1)简述了本课题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意义,并介绍了国内外隔震结构的研究现状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对结构影响的现状。(2)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隔震支座沉降的问题,采用快速非线性分析方法,模拟计算在恒载作用下隔震支座沉降对隔震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发现:支座沉降会对支座及结构造成损伤,并对附近区域的支座应力和梁柱内力有较大的影响。(3)针对发生沉降以后的基础隔震结构,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重点考虑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黄土地基沉降区域不同以及沉降量不同的情况下对基础隔震结构支座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发现沉降的发生会使支座提前发生变形及应力超限,甚至造成支座失效退出工作,并发现沉降量的增加将对支座的影响明显增大。(4)对于发生沉降以后的基础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对上部结构的响应也应予以重视。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计算,发现地基沉降的发生会使上部结构提前进入弹塑性阶段,使上部结构已满足的抗震措施降低,并发现其扭转比及结构顶层位移时程曲线会随着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大,还与发生沉降的区域有相当大的关系。
语种中文
页码69
URL标识查看原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lut.edu.cn/handle/2XXMBERH/91691]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谢丽. 考虑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D].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