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理工大学  > 兰州理工大学
针状铁素体形成机理的探讨
李爱玲,翟阳,阎澄,陈剑虹,岩本信也
刊名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88-07-01
期号02页码:61-69
关键词针状铁素体 韧性 转变临界温度 非自发形核 弥散分布
英文摘要本文采用W极氩弧焊熔融来模拟焊缝,研究在C-Mn-Si系焊缝金属中,影响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因素。结果表明,在CaF_2保护下的C-Mn-Si系合金的焊缝金属中,当Si、Mn匹配在一定范围内,能使焊缝组织出现高比例的针状铁素体。并通过碳膜复型、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x光衍射分析发现,针状铁素体是在大的奥氏体晶粒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上非自发形核。并且还发现,较高密度微小的夹杂物(一般在1μm以下)弥散分布对针状铁素体形核更为有利。如果在C-Mn-Si系焊缝中加入少量的Ti,那么不但能细化晶粒,而且能增加TiN、TiO这些细小难溶的非金属夹杂物颗粒浓度,大大提高形成针状铁素体的机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9.78.100.223/handle/2XXMBERH/27586]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单位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一系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一系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一系 ,甘肃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一系 ,日本大阪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爱玲,翟阳,阎澄,陈剑虹,岩本信也. 针状铁素体形成机理的探讨[J].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88(02):61-69.
APA 李爱玲,翟阳,阎澄,陈剑虹,岩本信也.(1988).针状铁素体形成机理的探讨.甘肃工业大学学报(02),61-69.
MLA 李爱玲,翟阳,阎澄,陈剑虹,岩本信也."针状铁素体形成机理的探讨".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02(1988):61-6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