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高粱在中国的种植与利用研究
作者赵利杰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曾雄生
关键词高粱 中国 种植技术 加工利用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Study on Planting and Utilization of Sorghum in China
学位专业科学史
英文摘要高粱起源于非洲,学名为Sorghumbicolor(L.)Moench,是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高粱因时间、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叫法各异,高粱无疑是今天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高粱曾一度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今天则主要作酿造、饲料等用途。自两汉时期从印度传入后,高粱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种植历史悠久。关于中国高粱的起源中心问题,学界是有争议的,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高粱是外来的,原产于非洲,经印度传入中国;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高粱是本土起源的。然而,从考古发现、野生分布、历史文献记载、SSR检测等方面分析,基本可以排除高粱是中国本土驯化的可能性,中国高粱应该是从印度传入的。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推测,高粱是两汉至宋元时期从印度通过多条路径传入中国的。在两汉时期,高粱可能先后通过西北、西南及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西北、西南与岭南地区。在宋元时期,往来于中国与印度、阿拉伯等地区之间的番舶将高粱带到了中国当时最繁华的对外贸易港——福建泉州地区。高粱虽然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直到元代之前,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高粱的记载都很少,说明这一时期关中、华北、淮河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都有高粱的分布,但总体而言,高粱在各地的种植规模还很有限,因而没有引起士人的重视。在古代,由于高粱在不同时期先后通过西北、西南及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使得高粱较早在中国的推广开来;又由于高粱在形态上与黍、稷、芦荻等植物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且不同品种的高粱在穗形、株高等方面差异极大等原因,使得中国古代典籍中高粱的正名与别名长期共存,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现象严重。据本文统计,文献中指代高粱名词的有140多种。这些名词一方面构成了高粱丰富多彩的名称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得古代高粱的研究更加复杂,对高粱史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高粱在中国的种植时间悠久、地域广阔,在长达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经过不断地自然和人工选择,中国古代人民培育出了许多不同的高粱品种,其中有百余个品种见于各时期地方志、农书等文献中。这些品种常常可以延续几百、上千年,它们保存了古代高粱的遗传基因,对于抢救和保护种子资源,培育出新的高粱品种,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农学知识的传入,我国农业科研人员开始致力于高粱品种的改良,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各地农业试验场等机构陆续培育出了一二十种高粱新品种,然而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新品种并未能大规模推广开来,因而未能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粱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49年至今,我国的高粱品种改良大致经历了农家品种整理利用、新品种选育推广和杂交优势利用三个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十分重视高粱地方品种的保护,多次发动群众对全国范围内的高粱品种进行收集,这项工作不仅有效地保存了我国丰富的高粱品种资源,而且为高粱育种工作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之后,由于北方日益严重的燃料危机、水旱灾害的频发、人口大规模的增长、修筑河堤对秫秸的大量需求等原因,秸秆高大、抗逆性强的高粱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到明代中后期,高粱已经在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种植,不过这时高粱在粮食种植结构中的地位还远远比不上粟、麦、稻谷等传统作物。清代至民国时期,高粱在中国的种植区域与面积急剧扩大,在粮食种植结构中的地位也迅速攀升,成为北方地区及南方许多山区人民的主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对作物结构的调整等原因,高粱的种植面积在经过建国初期短暂的恢复和发展后,开始不断地萎缩;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以及高粱在饲料及生物能源制造等方面的潜力等原因,高粱的种植面积开始出现小幅度的回升。元代以来,随着高粱在中国种植区域的扩展和种植面积的上升,我国劳动人民对高粱的认识逐也渐增多,在吸收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到晚清时期已经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高粱种植技术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民国时期,由于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传入,我国高粱的生产技术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中西合璧是这一时期高粱生产的显著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各地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对高粱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使得我国的高粱生产逐渐从经验农学的道路跨越到实验农学的道路上来。高粱浑身是宝,全株无弃才,是人们在长期对高粱开发利用后得出的结论。高粱籽粒具有食用、饲用、酿造用、制饴用、医药用等多种用途。高粱的秸秆用途更广,除可作燃料、农业及工业生产原料、建筑原料、医药外,还可用来制作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乐器、教学工具、儿童玩具、丧葬礼仪用品等,并在各地民俗活动中的扮演着重要角色。
语种中文
页码24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350]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博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利杰. 高粱在中国的种植与利用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