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晚清民国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居宅卫生论》和《城市卫生学》为中心
作者李融冰
答辩日期2019-06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孙承晟
关键词晚清 民国 公共卫生 《居宅卫生论》 《城市卫生学》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Public Health Knowledge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A Study of Juzhai Weishenglun and Chengshi Weishengxue
学位专业科学史
英文摘要随着晚清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公共卫生知识通过报刊、译书和医疗等多种方式传入中国,同时通过制度借鉴和卫生实践等途径影响中国社会。本文以《居宅卫生论》(1890)和《城市卫生学》(1923)为中心,结合当时英美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尝试厘清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播,探讨公共卫生知识传入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19世纪英美国家公共卫生的发展,介绍入华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在传播西方公共卫生知识中的作用。晚清传教士在华的医疗实践、编译书籍以及报刊文章促使公共卫生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并吸引了部分知识精英的关注。20世纪后,国人逐渐从日本转译甚至自己编纂公共卫生书籍,同时学校的卫生教育、政府实施的公共卫生制度和以及群众的公共卫生实践等进一步促进了公共卫生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傅兰雅(JohnFryer,1839-1928)编译出版的《居宅卫生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英国公共卫生的著作。本文考证了该书的底本,详细探讨其主要内容和翻译特点,并结合中国的社会背景指出此书虽受诸多知识精英推崇,但囿于文化观念的差异尤其是公共卫生建设所需要的国家力量,在当时并未有太大的影响。顾益德(SarahFrancesGulickJewett,1854-1937)原著、李耀东翻译的《城市卫生学》主要介绍美国城市公共卫生的经验,反映了民国时期对公共卫生建设的一种愿望。本文第四章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共卫生改革为背景,考察《城市卫生学》的底本《城镇与城市》(TownandCity,1906),分析《城市卫生学》的翻译及影响,并结合民国时期公共卫生制度和实践的发展讨论此时西方公共卫生知识的传入。通过对《居宅卫生论》和《城市卫生学》的研究,本文认为:近代书籍翻译是西方公共卫生知识传入中国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欧美国家公共卫生的发展,传入中国的公共卫生知识也不断更新。一方面,晚清传入的公共卫生知识具有零散化和实用性的特点,而民国时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翻译书籍的主体也由来华传教士转变为本土知识精英。但由于政治动荡、文化差异、社会力量有限等因素,这些以译书为主传入的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
语种中文
页码53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435]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融冰. 晚清民国西方公共卫生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居宅卫生论》和《城市卫生学》为中心[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