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都江堰的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措施研究
作者陈刚
答辩日期2015-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柏春 ; 关晓武
关键词都江堰工程 技术史 文化遗产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A Study of the Value of Dujiang Weir as a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Weir
学位专业科学史
英文摘要本文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对都江堰工程进行研究,在描述了都江堰历史变迁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都江堰文化遗产的构成和保护现状,并对都江堰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可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参考。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介绍了选题意义,指出都江堰是在用的水利文化遗产,且都江堰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研究都江堰文化遗产可以给其他遗产研究提供借鉴;按照正史、地方史等历史学分类方法概述了相关都江堰的历史文献,结合学术期刊网上查到的论文和相关著作,梳理了学界关于都江堰工程的已有学术研究进展和成果。第一章,都江堰在技术与工程史上的地位。以“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是否修建完善,岁修阶段是否对原有竹笼、杩槎等施工材料和技术进行初步改进,是否进一步用到了近现代水泥等材料以及合理的勘测技术对都江堰工程进行改善”这三个问题为切入点,将都江堰工程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都江堰的工程创建和早期发展、都江堰工程的逐步完善、近现代都江堰工程。基于历史文献记载,对每个阶段的都江堰工程进行了介绍,总结了都江堰建设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技术发明和工程创造。第二章,都江堰的文化遗产地位。基于前一章的内容,结合文化遗产概念,指出都江堰文化遗产由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阶段一些政策和规章的解读,探讨了水利工程部门、国家文物局以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文化遗产的认识定位。笔者指出了都江堰工程在这三重角色定位上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的建议。第三章,都江堰的保护。结合对都江堰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讨论了影响都江堰文化遗产状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都江堰文化遗产的建议措施。结语,总结全文内容,指出都江堰文化遗产研究对其他类似水利文化遗产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语种中文
页码5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405]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刚. 都江堰的文化遗产价值和保护措施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