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热河外八庙建筑“写仿”现象研究——以普陀宗乘之庙为例
作者杨煦
答辩日期2011-05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苏荣誉
关键词外八庙 普陀宗乘之庙 布达拉宫 写仿 建筑图像
学位名称理学硕士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the Imitation Phenomenon of the Architecture of Eight Outer Temples at Jehol——With PutuoZongcheng(普陀宗乘) Temple for Example
学位专业技术史
英文摘要热河外八庙是清代全盛时期在热河(今承德)修建的具有重大政治和宗教意义的皇家寺庙群,其中有六座系仿照大清疆域内各地的著名寺庙而建造。将疆域内各地代表性景观集中写仿建造于一地的现象,是中国古代帝王建筑行为的一种悠久传统,至迟始于秦代,其设计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图。而外八庙的写仿正是这一帝王艺术传统在清代的实践。热河的写仿寺庙均未严格按照其原型建筑设计建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重构,是一种再创作。建筑在写仿过程中发生了何种变更?为何变更?这些变化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之间有何关系?反映了建造者怎样的的设计思路、心理动机和政治意图?满人统治者如何用建筑的语言表达其对汉族、蒙藏民族与满人自身之间地位格局的定义?本文以外八庙中仿西藏布达拉宫建造的普陀宗乘之庙为例,通过一个具体个案的深入剖析试图对上述问题的解答提供依据。首先,本文讨论了技术史与艺术史学科体系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动向,回顾了学界对外八庙和写仿现象的研究现状,将本研究在学术史层面进行定位。在方法上,首先厘清原型建筑在被写仿时间点上的形制状态;再利用建筑学调查及测绘成果对两处建筑在功能及形制两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系统梳理出写仿行为发生的变更现象;最后,运用艺术史的方法将宫廷绘画中对两处建筑的图像表现与实物进行“对读”,以期探究建造者更深层的心理意图。本文的对比研究也因而建立在两个维度上:原型建筑与写仿建筑的对比,和图像与实物的对比。在对普陀宗乘之庙与其原型——布达拉宫在建筑功能及形制的对比分析中,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第三章)从整体平面布局和视觉形象上,分析了二者在各自所处政治景观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建筑群组成部分、前导空间的形态与内容及附属建筑之间的写仿关系,指出前导空间白台组合方式与雷德侯“模件化”理论的联系;并以“观者”的角度分析了实地访问者对两处建筑视觉观感的差异,指出造成差异的是建筑相对山体分布方式的不同,进而通过对《普陀宗乘之庙全图》的分析,认为这种不同是藏式与汉式建筑群落传统选址方式的折衷方案,采用这一方案不仅为通常“汉藏结合”的说法所能简单解释,更是与该庙在热河景观区域扮演的政治角色相称的。建筑功能及形制研究第二个方面,是(第四章)对二者主体建筑在各个方面的系统对比。有关两处主体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模仿关系,前人观点均欠清晰与准确。本章从功能与形制两方面入手重新对两处主体建筑的构成进行了空间划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各个局部之间的写仿对应关系,提出普陀宗乘之庙不存在对布达拉宫白宫部分的写仿,这一现象反映了设计者对前者政治角色与功能定位的取舍。而布达拉宫红宫金顶形象在普陀宗乘之庙上的映射也体现各自楼体内部空间与顶部形象之间“有机”与“无机”的关系。该章还研究了二者主体建筑内部结构的差异,通过对清宫档案中建庙工程实施次序的考证,论证了两处主体建筑楼体承重结构的根本不同,认为普陀宗乘之庙采用了藏式墙柱混合承重与汉式梁柱框架承重的“折衷主义”方案。最后,本章关注了两处建筑各自的核心殿堂:万法归一殿和西有寂圆满大殿之间的关系:从功能上,后者作为享殿,是相邻重要殿堂的引导空间;而前者本身即是政治、宗教礼仪行为的发生场所,更具核心属性。从形制上,后者是鲜明的连通空间,而前者则独立成为整座建筑的中心焦点;后者以其室内空间作为面对观者的第一形象,而前者表现出对外部形象饱满醒目的追求。核心殿堂的对比,突出地表明了两处建筑的本质差异。在对建筑实物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对比研究基础上,本文(第五章)进行了图像与实物的对比。采用图像与实物间对读、图像之间对读的艺术史方法,就两处建筑在图像中的表现方式展开研究。《万法归一图》与《红宫落成庆典图》,分别是描绘两处建筑落成典礼场面的宫廷绘画,它们拥有共同的题材和相近的事件发生时间,但研究表明,它们对各自描绘的建筑实物却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表现方式,包括观者视角、建筑表现方式和人群状态。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图像差异背后蕴含的建筑本质属性和建造者的心理动机,而这又决定于各自不同的历史形势与政治生态。本文研究表明,普陀宗乘之庙对布达拉宫的写仿受到清廷与西藏达赖政权之间微妙政治关系的影响。写仿过程中对布达拉宫建筑内容的变更,是在布达拉宫建筑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其内核顺应了清廷“天朝上国”的皇权心态及对少数民族政权地位的深层定义。这一写仿过程由此从建筑行为上升为政治行为。
语种中文
页码87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371]  
专题研究生_学位论文_硕士论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煦. 热河外八庙建筑“写仿”现象研究——以普陀宗乘之庙为例[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