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水、土”之争:民国时期的防灾与土壤保持
刘亮
刊名中国农史
2019
卷号38期号:04页码:85-95+107
关键词农、林、水、土 民国时期 防灾 土壤保持
ISSN号1000-4459
英文摘要近代中国的土壤保持工作是在美国帮助中国赈济1910年和1920年两次大饥荒及实施防止饥荒计划的过程中开启的。同时,随着主要留学美国的农、林、水利、土壤等学科的本土科学家的归国及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渐在单纯的防灾工作中意识到开展土壤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政策的实施,土壤保持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科学产生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此过程中,由于该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在防灾思想、土壤保持术语、涵盖范围及举措等方面产生较大分歧并引起激烈争论,乃至为争夺水土保持实验区开发权而对立,从而给土壤保持学的发展打上了带有浓郁中国色彩的烙印。
语种中文
资助机构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公派出国留学计划访学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美林学交流与互动”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9634]  
专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亮. “农、林、水、土”之争:民国时期的防灾与土壤保持[J]. 中国农史,2019,38(04):85-95+107.
APA 刘亮.(2019).“农、林、水、土”之争:民国时期的防灾与土壤保持.中国农史,38(04),85-95+107.
MLA 刘亮."“农、林、水、土”之争:民国时期的防灾与土壤保持".中国农史 38.04(2019):85-95+1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