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发酵陈皮黑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体外活性
侯粲1; 杜昱光2; 王曦1; 肖杰1; 范怡航1; 董志忠1; 常国生3; 王伟4; 李颂5; 应剑1
刊名食品科学
2020
卷号41期号:18页码:226
关键词fermented dark tea with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chemometrics material basis α-amylase α-glucosidase lipase 发酵陈皮黑茶 高分辨质谱 化学计量学 物质基础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脂肪酶
ISSN号1002-6630
英文摘要为阐明陈皮黑茶的物质基础及发酵前后的变化规律,考察其可能的功效,本实验分析了陈皮黑茶原料及不同厂家成品中总多糖、总黄酮及总多酚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差异;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系统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发酵工艺对陈皮黑茶成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样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α-淀粉酶抑制能力及脂肪酶抑制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总多糖含量在发酵后呈现上升趋势。发酵前后陈皮黑茶中黄酮的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总黄酮质量分数在2.69%~3.29%之间。原料中多酚质量分数为14.96%,发酵后,成品中的多酚质量分数下降至8.99%~12.4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陈皮黑茶样品能够被很好的区分,其化学成分随发酵产生显著变化。通过数据库比对,从渥堆发酵及窖藏后差异较大的化合物中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包括酚酸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苷类物质。匹配出的化合物为所有成品茶样共有且变化趋势一致。自渥堆发酵至窖藏环节,相对含量在发酵后上升的化合物13种、下降的17种、基本持平的1种。不同原料来源的陈皮黑茶成品对于α-淀粉酶的抑制及激活作用存在差异。样品1-1在3个浓度下均对于α-淀粉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样品1-2仅在低浓度条件下对于α-淀粉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发酵之后的陈皮黑茶成品均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除样品2-1抑制效果较弱,其他成品对于α-葡萄糖苷酶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陈皮黑茶整体对于脂肪酶抑制作用的IC_(50)值均较高,即陈皮黑茶对于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处在较低的水平。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pe.ac.cn/handle/122111/47491]  
专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3.广州市艺洋实业有限公司
4.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
5.中茶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侯粲,杜昱光,王曦,等. 发酵陈皮黑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体外活性[J]. 食品科学,2020,41(18):226.
APA 侯粲.,杜昱光.,王曦.,肖杰.,范怡航.,...&应剑.(2020).发酵陈皮黑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体外活性.食品科学,41(18),226.
MLA 侯粲,et al."发酵陈皮黑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体外活性".食品科学 41.18(2020):22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