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国家天文台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个太阳爆发事件中磁准分界面的演化
康凯锋1; 闫晓理1; 徐稚1; 吴宁2; 林隽1
刊名天文学报
2017
卷号058期号:003页码:22
ISSN号0001-5245
英文摘要磁准分界面(Quasi。SeparatrixLayer,简称QSL)是3维磁结构中磁力线连接性发生显著改变的区域,观测表明它多数时候和耀斑带所在的位置符合得较好.有关这一结构和3维磁重联及耀斑关系的研究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QSL的理论出发,研究了2011年12月26日在活动区ARll384发生的一个C5.7级典型双带耀斑(事件1)和2015年6月22日发生在活动区ARl2371处的一个M6.5级耀斑(事件21.结合SDO/AIA(SolarDynamicsObservatory/AtmosphericImagingAssembly)观测到的多波段数据和SDO/HMI(HelioseismicandMagneticImager)观测到的矢量磁场数据,首先分别利用势场和非线性无力场对日冕的3维磁场结构进行了外推,并计算了活动区磁自由能的演化;然后基于势场和非线性无力场的外推结果计算了不同高度处磁压缩因子(magneticsquashingfactor)Q的对数分布,并研究了不同高度磁准分界面与相应高度处观测到的耀斑带的演化关系.最后分析了2个耀斑事件的多波段演化特征,并计算得到事件2中磁力线的平均滑动速度在304A波段$f1335A波段分别为4.6km.S-1和1:16.3km.S.研究发现:计算得到的磁准分界面在色球和日冕中的位置和相应高度观测到的耀斑带的位置符合得较好,而且各层次的磁准分界面与相应层次的耀斑亮带在时间上也有近乎一致的演化行为,这突显出了磁准分界面理论在3维磁重联和耀斑研究中的作用,并证实事件2耀斑能量的释放可能是通过发生在QSL处的磁重联进行的,同时说明,研究QSL对于理解2维磁重联和3维磁重联本质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bao.ac.cn/handle/114a11/53734]  
专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云南师范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康凯锋,闫晓理,徐稚,等. 2个太阳爆发事件中磁准分界面的演化[J]. 天文学报,2017,058(003):22.
APA 康凯锋,闫晓理,徐稚,吴宁,&林隽.(2017).2个太阳爆发事件中磁准分界面的演化.天文学报,058(003),22.
MLA 康凯锋,et al."2个太阳爆发事件中磁准分界面的演化".天文学报 058.003(2017):2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