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樟子松林对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 组成和固碳效果的长期影响
王丽梅; 张谦; 白利华; 马爱生; 张红
刊名水土保持通报
2019
卷号39期号:4页码:89-96
关键词土壤颗粒组成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樟子松 毛乌素沙地
英文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樟子松林对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组成和固碳的长期影响,为综合评价沙地植被
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人工栽植 21 , 36 和 56a 的樟子松林和
流沙地为采样地,对0 — 30cm的土壤进行了分层取样分析,以探讨人工林建设对半干旱荒漠区土壤颗粒
组成及不同粒级含碳量的长期影响。[结果]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颗粒呈逐渐细化的趋势,且表层
( 0 — 5cm )细颗粒含量均高于下层( 5 — 30cm )。造林后土壤有机碳( SOC )和无机碳( SIC )含量均显著增加,
最高值分别是流沙地的4.90倍和4.32倍;栽植年限对SOC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 SOCD )的影响大于
SIC 含量和土壤无机碳密度( SICD )。相对于流沙地,各粒级 SOC , SIC 含量均在栽植 56a 样地增幅最大,
且均在细砂粒组分中增幅最大。团聚体和粉黏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
关关系(
p <0.01 ),粗砂粒和粉黏粒有机碳对总有机碳的贡献率和粉黏粒无机碳对总无机碳的贡献率较为显
著(
p <0.05 )。[结论]随着樟子松栽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团聚体、粉黏粒含量和土壤固碳能力均显著提高。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873]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丽梅,张谦,白利华,等. 人工樟子松林对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 组成和固碳效果的长期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4):89-96.
APA 王丽梅,张谦,白利华,马爱生,&张红.(2019).人工樟子松林对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 组成和固碳效果的长期影响.水土保持通报,39(4),89-96.
MLA 王丽梅,et al."人工樟子松林对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 组成和固碳效果的长期影响".水土保持通报 39.4(2019):89-9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