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态与生产功能演替
王书转1,4; 郝明德1; 普琼2; 吴振海3
刊名草业学报
2014
卷号23期号:6页码:1-10
关键词黄土区 苜蓿人工草地 群落演替 生态稳定性 生产稳定性
英文摘要

对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31年时间序列生态和生产功能演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人工草地群
落生态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天然草地。生态功能随群落结构变化显著,其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演替阶段,即2~
6龄紫花苜蓿草地阶段、6~31龄苜蓿人工草地向长芒草天然草地演替的过渡阶段、31龄之后的长芒草次生天然草
地阶段;苜蓿种群在6龄后开始退化演替,其重要值、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小,群落结
构趋向于复杂化,生态稳定性相对增大,群落演替逐步向天然植被演化。2)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产功能呈“倒V”
型变化趋势。群落生产力随演替年限延长先增大后减少,6龄苜蓿草地的年生物量最大,之后,年生物量逐渐下降。
年生物量与苜蓿种群重要值相关系数最高,与多样性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多样性指数和年生物量二者之间
的相关性随人工草地生长年限延长呈“倒V”型变化趋势,6龄苜蓿人工草地二者相关性最高,成为人工草地“生产”
和“生态”功能的转折点。3)可通过灭杂、施肥、有效利用水分和探索适宜栽培种植方式来遏止人工草地向“生态稳
定性”天然草地恢复的趋势,延缓其“生产稳定性”,以保持人工草地的生产、生态可持续。
关键词: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演替;生态稳定性;生产稳定性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647]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西藏自治区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书转,郝明德,普琼,等. 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态与生产功能演替[J]. 草业学报,2014,23(6):1-10.
APA 王书转,郝明德,普琼,&吴振海.(2014).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态与生产功能演替.草业学报,23(6),1-10.
MLA 王书转,et al."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生态与生产功能演替".草业学报 23.6(2014):1-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