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遗传背景对延河流域植物叶片和 细根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
郑颖2; 温仲明1; 宋光2; 丁曼2
刊名生态学报
2014
卷号34期号:10页码:2682-2692
关键词环境因子 遗传背景 植物功能性状 延河流域
英文摘要

研究环境筛选作用和植物系统发育背景对植物群落构建产生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资源的分配利用和 对环境的适应规律。以延河流域 3 个植被带( 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及典型草原带) 稳定的自然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了 31 个样地 107 种植物,隶属于 35 个科 78 个属,测量了 6 种叶片和 3 种细根性状。分别对 3 个植被带和不同植物科植物的叶片和 细根性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和细根氮含量在 3 个植被带间无显著差异,叶厚度、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 叶片磷含量、叶片氮磷比、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在 3 个植被带间差异极显著。由南向北随着气候干旱的加剧,植物通过调节叶片 和细根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策略:森林带植物叶片相对生长速率高,根系防御力强;森林草原带植物叶片防御力强,根系 相对生长速率快。不同科的植物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对于资源的竞争力和胁迫的忍耐力也有所不同,比如豆科植物具有远远 高于其他科的叶片和细根氮含量,但是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并不高。GLM 分析结果说明,所涉及的植物功能性状的空间变异主 要来自于年均降雨量的变化及植物科的差异,如 16.26%的比叶面积的变异可由年均降雨量变化解释, 4.02%可由植物科的差异 解释。物种水平上,叶厚度、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叶片磷含量是对气候干燥度变化响应敏感的植物功能 性状,其空间变异主要由环境差异所致。延河流域的植物群落在形成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环境筛选效应。这表明,环境异质性 在植被恢复实践中必须予以考虑。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582]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颖,温仲明,宋光,等. 环境及遗传背景对延河流域植物叶片和 细根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4,34(10):2682-2692.
APA 郑颖,温仲明,宋光,&丁曼.(2014).环境及遗传背景对延河流域植物叶片和 细根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生态学报,34(10),2682-2692.
MLA 郑颖,et al."环境及遗传背景对延河流域植物叶片和 细根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生态学报 34.10(2014):2682-269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