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延河与皇甫川流域典型淤地坝淤积特征及其对 输沙变化的影响
作者魏艳红
答辩日期2017-05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焦菊英
关键词淤地坝 沉积旋廻 流域产沙 输沙量 延河 皇甫川 土壤侵蚀
英文摘要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对黄河输沙的影响一直都是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黄河输沙量快速减少,潼关站年均输沙量已由上世纪 70 年代前的 16.0 亿 t 锐
减到 2000 – 2015 年的 2.6 亿 t,已明显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黄河泥沙的认识。自 1999 年退
耕政策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恢复发展,至今已初见成效,林草措施和淤地坝建设
的同步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然而,淤地坝的实际拦沙量对黄河输沙量
减少的贡献如何?以及现存淤地坝的淤积速度与拦淤潜力如何?这些都是认识近年来
黄河输沙量锐减的重要环节,目前还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黄河中游典型支流延
河和皇甫川为例,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选取具有不同代表性的 2 个坝系和 5 个单坝作
为研究对象,根据钻孔取样、淤积层次甄别及与产流降雨事件的对应分析,结合 1: 10000
地形图与全站仪测量,建立淤地坝库容曲线来估算泥沙淤积量,进而反演坝控流域的
产沙特征,并结合已有研究资料估算不同年代典型支流淤地坝的拦沙量,研究淤地坝
拦沙作用对支流输沙变化的影响及贡献。取得如下主要结果:
(1)库容曲线法能够更好地拟合建坝前的沟道形态,其应用和推广能够较准确地
计算出淤地坝的泥沙淤积量。其中,延河和皇甫川流域各淤地坝旋廻层淤积量大小差
异明显,这与淤地坝建坝时间和坝控面积大小有关。
(2)延河和皇甫川各坝控流域在次、年尺度下的产沙模数变化差异较大。延河坊
塌和皇甫川满红沟各坝控流域次产沙模数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 6~23 倍和 9~13 倍;
延河坊塌流域最大的次和年产沙模数均出现在坊塌 1 号坝,主要是由于该坝运行时间
早,其坝控流域治理度低而导致流域产沙模数大;而皇甫川满红沟流域最大的次和年
产沙模数均出现在麻耗沟坝,除了建坝时间早,也与该坝坝控面积较小有关。
(3)小流域年产沙模数随时间变化呈显著减小趋势。进入 21 世纪以来,延河坊
塌和皇甫川满红沟流域的年均产沙模数分别为 2094.3 t/(km 2 ·a)、12305.7 t/(km 2 ·a),均大于该区的允许土壤流失量。
(4)由于不同淤地坝控制流域内下垫面特征的不同,流域的最小产沙降雨量存在
着差异,延河流域坝系和单坝的最小产沙降雨量均大于皇甫川流域。其中,延河坊塌
流域的产沙降雨量>30 mm,马家沟单坝>20 mm,而皇甫川满红沟流域>20 mm,特
拉沟单坝在 10 mm 左右。不同淤地坝集水区及小流域的产沙模数和产沙降雨量在次、
年尺度上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5)由于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延河和皇甫川流域淤地坝的拦沙量在逐渐减少。
而在 2010-2015 年的暴雨年份,淤地坝年均拦沙量较 2000-2009 年增加了两倍以上,可
见在暴雨年份淤地坝的拦沙作用依然显著。
(6)降水变化对输沙减少的影响在突变后逐渐减弱,人类活动的影响却在逐渐增
强,而淤地坝的拦沙贡献则相反。2000 年以后延河与皇甫川输沙量减幅达到 85%以上,
而淤地坝拦沙量的贡献率分别小于 10%和 20%,说明淤地坝的拦沙作用在减弱,而植
被的减沙作用在增强。延河与皇甫川流域由于土壤侵蚀环境的不同,特别是植被恢复
效果的差异性,淤地坝在皇甫川流域对输沙减少的贡献比在延河流域要大。
(7)土壤侵蚀仍然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以砒砂岩为主
的流域,今后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加强水土保持管理。
关键词:淤地坝;沉积旋廻;流域产沙;输沙量;延河;皇甫川;土壤侵蚀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swc.ac.cn/handle/361005/9126]  
专题水土保持研究所_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201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魏艳红. 延河与皇甫川流域典型淤地坝淤积特征及其对 输沙变化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