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
杜燕1,2; 刘鑫2; 张瀚曰1,2; 李辉1,2; 包维楷2
刊名植物科学学报
2019
卷号37期号:5页码:583-592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群落分类 群落结构 更新能力
ISSN号2095-0837
DOI10.11913/PSJ.2095-0837.2019.50583
其他题名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Hongling Mountain, Tianqu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为了弄清四川天全县红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在红灵山中山地段(海拔1700 ~ 2000 m)设置6个20 m * 30 m的代表性样地,采用典型群落调查法,对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量和自然更新能力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样地内调查到182个物种,属72科117属,显示出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区系组成特征;(2)以扁刺栲群系为主,可分为3个群丛组、5个群丛;(3)乔木层密度为2583~5383株/hm~2,生物量为2.42 * 10~5~ 4.26 * 10~5 kg/hm~2,冠层藤本植物地上生物量为1.01 * 10~3 kg/hm~2,死木质残体生物量为1.65 * 10~5 kg/hm~2,次生性特征明显;(4)幼苗丰富,其种类组成与乔木层的相似度为88.89%,说明其自然更新良好,群落结构正渐趋稳定。综合分析表明,红灵山的常绿阔叶林以扁刺栲群系为主,虽次生性明显,但目前保存较为完好,值得进一步强化生态保育。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Plant Sciences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619437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30797]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包维楷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杜燕,刘鑫,张瀚曰,等. 红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J]. 植物科学学报,2019,37(5):583-592.
APA 杜燕,刘鑫,张瀚曰,李辉,&包维楷.(2019).红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科学学报,37(5),583-592.
MLA 杜燕,et al."红灵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维管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科学学报 37.5(2019):583-59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