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生态研究
1984-2013年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康琳琦2,3; 周天财1,2; 干友民3; 孙建2; 王金牛4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8
卷号24期号:2页码:245-253
关键词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
ISSN号1006-687X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7.04011
其他题名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soil erosion in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1984 to 2013
产权排序4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土壤侵蚀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共同福祉.采用土壤侵蚀模型(RUSLE)得到青藏高原1984-2013年的土壤侵蚀情况,并分析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侵蚀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984-2013年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量逐年波动变化,土壤侵蚀强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弱,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日喀则地区、拉萨市、昌都地区和山南北部地区).其中灌木、高寒草甸和稀疏植被生态系统侵蚀强度较大;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17 * 10~(10) t),其次是高寒草原(1.59 * 10~(10) t)和稀疏植被生态系统(1.30 * 10~(10) t).海拔3 000-4 000 m的土壤侵蚀强度最大,但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海拔4 000-5 000 m的地区. 30年里,研究区主要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量有所减少(-1.78 * 10~8 t/a).其中,土壤侵蚀增加的区域主要包括羌塘高原南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外围地区;明显减少区域则分布于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研究区主要植被生态系统覆盖度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但降雨量的改变主导了土壤侵蚀的变化.降雨量增加导致低覆盖度且脆弱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侵蚀明显增强(增加量为1.19 * 10~8 t/a);森林和灌木生态系统由于稳定性较高且降雨量明显减少,土壤侵蚀减弱(减少量分别为-0.77 * 10~8 t/a和-1.65 * 10~8 t/a);稀疏植被系统土壤侵蚀量因降雨量的略微减少而少量减少(-0.44 * 10~8 t/a);虽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降雨量明显增加,但其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降雨侵蚀力的变化,土壤侵蚀量有所减少(-0.11 * 10~8 t/a).本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海拔及生态系统,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侵蚀量变化可能的原因,可为水土流失的科学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Agriculture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248022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30459]  
专题成都生物研究所_生态研究
通讯作者干友民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 610059;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3.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成都 611130;
4.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成都 61004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康琳琦,周天财,干友民,等. 1984-2013年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24(2):245-253.
APA 康琳琦,周天财,干友民,孙建,&王金牛.(2018).1984-2013年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4(2),245-253.
MLA 康琳琦,et al."1984-2013年青藏高原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4.2(2018):245-25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