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树上干杏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多倍体诱导
作者周黎
答辩日期2011-05-2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导师王晓军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秋水仙素 多倍体诱导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有机化学
英文摘要

论文以新疆树上干杏种子和茎段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其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的过程,对各个培养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采用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导,为新疆杏品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奠定了基础,现得结果如下: 关于树上干杏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种子消毒处理以75%乙醇溶液处理30s,0.1%升汞溶液处理30s, 15%双氧水溶液处理20min,灭菌无菌水冲洗6次效果较好,平均发芽率和污染率分别为87.5%和12.5%。茎段消毒处理为75% 乙醇溶液处理30s,0.1% 升汞溶液处理5 min,15%双氧水溶液处理20min,灭菌无菌水冲洗6次效果较好,发芽率和污染率分别为89.6%和8.9%。茎段的取材以当年春季新抽出的枝条最好,发芽率高污染率低。以茎段为材料诱导不定芽最适培养基:改良MS+1.0 mg/L TDZ+0.1 mg/L NAA,出芽率可达90.8%。不定芽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QL’+0.4 mg/L6-BA+0.04 mg/LIBA,增殖倍数可达5.2,新生苗平均高度为3.1cm。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DKW+0.4mg/LIBA。接种后暗培养12d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83.3%,平均每株生根数目为4条,生根指数为499.8。 关于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茎段浸泡法诱导杏多倍体,以0.4%秋水仙素溶液浸泡1d得到的变异率最高,可达15.8,再生率为15.8。茎段混培法诱导杏多倍体,以在含0.2%秋水仙素的培养基里培养10d得到最多变异株,变异率为20%。种子浸泡法诱导杏多倍体,以0.5%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效果比较好,其发芽率和变异率分别是35%和15%。茎尖涂抹法诱导杏多倍体,以0.3%的秋水仙素溶液对茎尖处理的效果最好,存活率为71.4%,变异率为21.4%。变异株在诱导初期与对照株形态学上存在差异,如叶片面积变小,叶片长宽比由1.58变为1.14,节间长度由2.49cm变为1.58cm。变异株与对照株的气孔对比,气孔增大,密度减小。变异株与对照株气孔大小分别为27.30µm×19.55µm和17.20µm×13.85µm(长×宽),气孔密度分别为62.0 mm-2和109.0 mm-2。5颗变异株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最终确定有2株四倍体植株,1株嵌合体植株,2株二倍体植株。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jipc.cas.cn/handle/365002/4434]  
专题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_资源化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黎. 树上干杏再生体系的建立与多倍体诱导[D].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