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学生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洪涝灾害影响
作者朱超洪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6-06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武汉
导师李仁东
关键词洞庭湖区 遥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产水量 调蓄量 洪涝灾害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洞庭湖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是长江干流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洞庭湖区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复杂的江湖关系使得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迅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水文过程以及洪涝灾害均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GIS、RS和数字水文模型的集成应用为主要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水文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多源信息,对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对洪涝灾害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10年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趋势是耕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水域面积的增加。其中耕地减少了899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7482公顷,水域增加了1586公顷。(2)以1996年7月逐日降雨资料,采用基于地块的流域离散方法,应用SCS模型分别计算了1990、2000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结果表明,2000年的下垫面状况比1990年多产水206*105m3,产流量的增加主要是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引起的。(3)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增加了湖区调蓄洪水的能力,其值估计为95.62*106m3。其中,耕地转为各类水域使洪水调蓄能力增加了107.115*1O5m3,因沼泽地垦殖损失的调蓄能力为2.065*105m3,各类水域被建设用地占用导致的调蓄能力减少了9.43*105m3,退田还湖是湖区调蓄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4)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不仅使区间产水量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影响洪水汇流路径和洪峰出现的时间,同时还改变了湖区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因此,加强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合理控制调整土地利用状况是减轻洪涝灾害威胁的重要手段。湖区的洪灾减灾措施主要有搞好长江上游地区及四水流域的水土保持,大力植树造林;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避洪农业;合理适度的退田还湖
公开日期2013-09-24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whigg.ac.cn/handle/342008/3796]  
专题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_学生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超洪. 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洪涝灾害影响[D]. 武汉. 中国科学院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