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变化及驱动力
董天; 肖洋; 张路; 肖燚; 郑华; 欧阳志云
刊名生态学报
2018-10-18
卷号39期号:2页码:660-671
关键词生态系统格局 生态系统质量 驱动力 鄂尔多斯市
英文摘要生态系统变化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研究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对于认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市能源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在大规模开发能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研究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演变过程,对认识生态脆弱区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重要价值。应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评估了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生态系统质量的特征,以及2000年以来的时空变化趋势,分析了导致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市的草地、荒漠裸地和农田为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分别占2010年市域面积的64.46%、21.34%与5.93%。(2)鄂尔多斯市城镇、灌丛、森林面积有所增加,草地、湿地、农田、荒漠裸地面积有所下降。城镇面积增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增加33.37%,草地面积降幅最大,相对变化率减少0.78%,变化主要集中在中部、东北部。(3)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整体偏低,低等级与差等级的生态系统面积比例高达98.91%。全市的生态系统质量没有明显改善,其中生态系统质量有不同程度改善的面积为15.84%,质量降低的面积比例为15.29%。(4)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城市扩张、农田开垦、退耕还林(草湿)、生态保护、矿山开采等,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质量与降水、退耕还草工程、道路密度、温度、GDP1、放牧因子相关性显著。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1837]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天,肖洋,张路,等. 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变化及驱动力[J]. 生态学报,2018,39(2):660-671.
APA 董天,肖洋,张路,肖燚,郑华,&欧阳志云.(2018).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变化及驱动力.生态学报,39(2),660-671.
MLA 董天,et al."鄂尔多斯市生态系统格局和质量变化及驱动力".生态学报 39.2(2018):660-67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