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给水管网中锰颗粒物的形成、累积及其控制
作者李贵伟
答辩日期2020-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石宝友
关键词给水管网 锰氧化,颗粒物,共存金属,控锰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ganese Oxidation, Particulates, Coexisting Metals, Manganese Control
学位名称工学博士
其他题名Formation, Accumulation and Control of Manganese Particulates in Drinking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学位专业环境工程
英文摘要

     出厂水残余溶解态 Mn ( 离子 在 给水管网 中 能 转化形成颗粒 态锰氧化物Mn O x )),在管壁上 累积形成 锰 沉积物 其在水力扰动下 的 释放可 造成 龙头 水变 色、浊度 升高(通常称为“黄水”)等 问题 。 然而,锰 在存在消毒剂的管网中从 还原溶解态到氧化颗粒态 转化的 机制 目前尚不 明确 ,对锰导致的龙头水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本论文 通过 实际 管网现场 检测 、 实验 室模拟 研究等方法,系统探讨了不同浓度和不同形态的锰 在管网中转化、沉积和释放的规律 ,揭示了管网 消毒 条件下 Mn ( 离子被氯(消毒剂)氧化形成锰颗粒物的 关键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提出了以管网输配过程稳定为目标的出厂水锰的限值要求,研发了可满足该 控制 要求的新型高效除锰技术。 主要研究工作和 研究成果 如下:
    (1 )通过 实际管道挖掘、高速放水冲洗 等手段 ,从 我国东部 地区 和 南方某市 具有锰致“黄水”历史 的管网中收集了大量 含锰沉积物样品 ,经表征 发现,锰在管网沉积物中与 铁、铝、铜 、锌 等 多种金属元素共存 。 锰沉积物的 存量表现出因管材和空间距离而变化的特征 在非铁质管道或距离水厂 较 近 的管网 沉积物中,锰的含量通常更高。
    (2 )在 多个水厂供水区 (分为有“黄水”的 研究区和 无“黄水”的 对照区开展 锰 在 出厂到 龙头 这一 输配过程 中 变化行为的现场研究, 发现 锰 从水厂 进入管网 后 的转化、沉积和释放强烈依赖于出厂水锰的浓度 和 形态,并受到水 化学因素(主要是 消毒剂 和 pH 的 重要 影响。 出厂水中 颗粒 态 锰含量 降至 5 μg/L 以下 、 总锰浓度不超过 10 μg/L ,可 有效降低 甚至消除锰在管网中的净累积。
    (3 )实验 室模拟 研究 了微量 Cu ( 对 Mn ( 被 氯氧化 形成 锰 颗粒物 的影响效应, 发现 没有 Cu(II) 存在时,在 1 .0 mg L 氯、 pH 7.7 的条件下, Mn (II 在 1 2 小时 内被氯 氧 化形成 M nO x 的量少于 1 0 %%,而 微量 溶解态 Cu(II) II)(如 20 μg/L 离子 能 成数量级地 加速 Mn(II) 向 MnO x 的转化 过程。固体表征和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该促进机制是 Cu ( 与锰氧化物结合 形成 了 具有 更强自催化 能力 的 含铜 锰氧化物 Mn O x Cu(II) 。 研究还发现, 颗粒 态 Cu O 也能催化 Mn ( 的氯氧化 过程。动力学模型表明, CuO 在反应之初促进了少量 Mn O x 的生成;由于 Cu O 能释放Cu ( 离子与 M nO x 形成 Mn O x Cu(II) II),之后则是新形成的 Mn O x Cu(II) 在发挥主要催化作用 。含 Cu ( 体系形成的 Mn O x 颗粒物粒径相较于无 Cu ( 体系更大使其在管道中更易沉积。
    (4)实验 室模拟 研究 了 Fe(III)和 Al(III)对 Mn(II)的氯氧化反应的影响 发现 Fe(III)和 Al(III)即使 在管网水 常见的 浓度水平上 也能 显著促进 Mn(II)向 MnOx的转化。 较之于传统混凝剂( 单体和低聚 态铝 占主导),聚合氯化铝( 聚合态
Al13占 主导)的 加速效果 明显更强 。 Fe(III)和 Al(III)促进 Mn(II)转化的 机制是Fe(III)和 Al(III)水解反应形成 的颗粒物 促进 了 具有自催化活性的 MnOx更 早 、更快地 生成;新生成的 MnOx与 Fe(III)或 Al(III)颗粒物可共同 催化 Mn(II)的氯氧化反应。 与 Cu(II)离子能改变 MnOx的催化活性 不同 Fe(III)或 Al(III)并未显著影响 MnOx催化 Mn(II)-氯氧化反应的能力 。
      (5 )实验研 发了一种基于 粉末活性炭 氯联用 法 的更快速、更彻底地除Mn ( 技术并探讨了其原理。 5 .0 mg /L 的粉末活性炭通过吸附或 1 .0 mg /L 的氯在pH 7.7 条件下通过氧化( 1 2 h )能去除 Mn ( 的量少于 1 0。 同时 使用 5.0 mg/ L粉末 活性炭 和 1.0 mg/L 氯 则 能提高 Mn(II) 的 氯 氧化速率达 2 个数量级 在十到几十分钟 内, Mn(II) 浓度即可 自 200 μg/L 降至 10 μg/L 。 该 技术 能很好地适用于饮用水 的 pH 范围 6.0-8.5 应用于天然水中 Mn ( 的去除同样取得良好效果。 该技术的原理主要是活性炭通过其 表面官能团和 导电特性来促进 Mn ( 和氯之间的电子转移, 形成的 Mn O x 氧化产物包覆在活性炭表面上, 从而 更 易于通过固液分离被彻底去除。
    综上,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 颗粒态 锰进入管网以及 Mn (离子进入管网后 形成颗粒 态锰氧化 物 是控制锰在管网中累积 的关键。 现行的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对锰的控制值 100 μg/L 远 不足以控制锰的管网累积问题需采用更 严格的出厂水锰控制限值 来 保障 龙头水水质安全 。 控制管网 水 中铁、铝、铜等 共存金属离子的 浓度 可 抑制 Mn ( 离子向锰氧化物的转化 。

页码17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rcees.ac.cn/handle/311016/43620]  
专题生态环境研究中心_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贵伟. 给水管网中锰颗粒物的形成、累积及其控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