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台湾东北陆坡逆流与黑潮跨陆坡入侵东海陆架的研究
作者何源首
答辩日期2020-05-12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侯一筠
关键词陆坡逆流 多尺度时空变化 黑潮入侵 台湾东北 地形β螺旋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along-slope counter-flow and Kuroshio on-shelf intrusion off northeastern Taiwan
学位专业物理海洋学
英文摘要

台湾东北附近海域是黑潮与东海陆架水体进行水交换最活跃和最关键的海区,同时也是东海陆架上多支黑潮分支流的起源地。台湾东北黑潮跨陆坡入侵东海陆架的黑潮水体对东海的海洋环流结构、营养盐输入、海洋生物资源以及近海赤潮灾害等海洋环境的诸多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台湾东北附近海域的流场结构和变化规律对理解和预测东海海洋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伴随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显著过程,台湾东北附近海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海洋现象,这些伴生海洋现象的生消及其多尺度时空变化使得台湾东北附近海域的流场结构十分复杂多变。本论文针对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流场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难点,集中开展了对台湾东北陆坡逆流这一关键海洋现象的深入研究,主要探讨了陆坡逆流的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陆坡逆流与台湾东北黑潮跨陆坡入侵陆架的关系及相关动力机制等科学问题,取得以下主要研究成果。

  1. 本文利用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历史流速观测数据、近期的ADCP连续观测数据,并结合卫星高度计数据和HYCOM数据等多种海洋数据资料分析总结了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时空变化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台湾东北陆坡逆流为局地次表层的流速结构。2017520185月期间,观测站点处记录的逆流核心深度约为200400 m,沿陆坡方向平均流速剖面的西南向最大流速为19.0 cm/s,全矢量平均流速剖面的西南向最大流速为24.2 cm/s。此外,台湾东北陆坡逆流还存在显著的季节、季节内和短期变化特征。
  2. 基于对台湾东北局地流场结构,特别是陆坡逆流时空特征的认识和总结,本文明确提出台湾东北陆坡逆流在棉花峡谷附近存在显著西向入侵东海陆架的现象。利用HYCOM数据资料粗略估算的陆坡逆流在棉花峡谷通道的次表层西向入侵东海陆架的水体输运量约为0.52 Sv。本文还利用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对台湾东北陆坡逆流及其在棉花峡谷附近显著西向入侵陆架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引入地形β螺旋理论合理地解释了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3. 揭示并阐述了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垂直迁移与台湾东北黑潮跨陆坡入侵东海陆架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及两者紧密关联的动力机制。陆坡逆流增强(减弱)并抬升(下沉)则黑潮在台湾东北跨西部陆坡入侵陆架的强度减弱(增强),而跨东部陆坡入侵陆架的强度增强(减弱)。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垂直迁移主要反映了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水体层结的起伏变化,而陆坡附近水体层结的变化则决定了台湾东北陆坡附近跨陆坡方向位势涡度梯度强弱的变化,进而导致台湾东北黑潮跨陆坡入侵东海陆架的强度发生相应变化。
  4.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台湾东北陆坡逆流和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了台湾东北附近海域黑潮跨陆坡入侵东海陆架的三条主要路径示意图。该示意图充分考虑了台湾东北次表层全年存在的陆坡逆流,通过台湾东北陆坡逆流可以将台湾东北三维流场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化特征联系起来,为理解台湾东北流场的时空变化特征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

本论文针对台湾东北次表层陆坡逆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理解台湾东北局地三维流场结构、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方式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有助于将来进一步了解东海陆架上黑潮分支流在其源地的产生过程、并理解它们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关研究结果也可为未来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流态变异的研究以及东海海洋环境变化的可预报性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物理海洋学
目次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研究综述 1.2.1 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特征 1.2.2 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动力机制 1.2.3 台湾东北黑潮入侵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研究综述 1.3.1 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特征 1.3.2 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产生、维持及变化机制 1.4 论文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主要工作 第2章 数据、模式和方法介绍 2.1 数据 2.1.1 台湾东北现场流速观测数据 2.1.2 卫星高度计数据 2.1.3 海表漂流浮标数据 2.1.4 国际海洋-大气数据集 2.1.5 世界海洋资料集 2.1.6 美国海军混合坐标海洋模式分析及再分析数据 2.2 数值模式介绍 2.2.1 控制方程 2.2.2 坐标系统 2.2.3 垂向混合参数化方案 2.2.4 模式设置 2.3 线性回归分析 2.4 功率谱分析 2.5 地形β螺旋理论 第3章 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时空特征 3.1 前言 3.2 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空间特征 3.2.1 水平结构 3.2.2 垂直结构 3.2.3 逆流在棉花峡谷处的显著入侵 3.3 台湾东北陆坡逆流的时间变化特征 3.3.1 短期变化 3.3.2 季节内变化 3.3.3 季节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陆坡逆流的垂直迁移与台湾东北黑潮入侵 4.1 前言 4.2 陆坡逆流多参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4.3 陆坡逆流的抬升期与下沉期 4.4 陆坡逆流与黑潮跨陆坡入侵关联的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常用名词中英文及缩写对照 附录2 相关程度参照表 附录3 东海黑潮水团的分类 附录4 黑潮流轴位置的计算方法 附录5 黑潮、黑潮入侵及陆坡逆流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页码11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4707]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源首. 台湾东北陆坡逆流与黑潮跨陆坡入侵东海陆架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