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学科的对话: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第十四期“赛客行“沙龙线上成功举办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党支部
2020-09-25
URL标识查看原文
出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官网
英文摘要9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线上会议与网络直播的形式成功举办了第十四期“赛客行”沙龙活动。本次沙龙主题为“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学科的对话: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刘嘉、副教授刘知远,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张兆翔,以及心理所所长傅小兰等人工智能与心理学领域专家进行了报告与交流。活动由心理所研究员、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党支部书记严超赣主持。 会上,几位特邀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报告。刘嘉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结合前景的看法,特别是心理学如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提到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如机器如何获得同情心与推理能力等人类的高级智能。 张兆翔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及深度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进展。他认为,尽管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借用了一些心理学概念(注意、记忆等),但似是而非,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交叉还不够深入。最后,建议通过联合培养学生、落地一些具体的交叉研究项目等方式,促进心理学与人工智能进一步交叉融合。 刘知远分享了他在人类自然语言理解方面的研究,探讨了人工智能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语义概念识别、上下文背景的理解等。他提到,在数据驱动的自然语言理解研究中,需要借助心理学、脑科学和语言学领域在人类语义知识的表征与加工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傅小兰介绍了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两位前辈的一些重要的理论思想。一位是横跨心理学、计算机、认知科学、管理学多领域的司马贺(Herbert Alexander Simon)教授,另一位是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通过介绍两位大师的学术思想,引发大家对心理与行为本质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她还提到,在人工智能与心理学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思考学科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报告结束后,各位专家与参会人员针对人工智在情绪识别与情绪障碍领域的应用、如何从发展或进化的角度理解人工智能、意识的本质及机器的自我意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应用到心理咨询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沙龙是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学者进行的一次思维碰撞,为心理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契机,也为两个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视频已经上线: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D4y1o7V9/ “赛客行”沙龙由中科院心理所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党支部主办,旨在通过轻松自由的沙龙形式,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促进“赛客”(Psycher)们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交流与合作。诚挚邀请赛客们一路同行!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新闻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4224]  
专题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_新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党支部.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学科的对话:人与人工智能的未来——第十四期“赛客行“沙龙线上成功举办.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