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特征分析以银洞子堰塞坝为例
赵高文1,2; 王萌2; 杨宗佶2; 田宏岭2; 姜元俊2
刊名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9
卷号51期号:5页码:68-77
关键词滑坡 堰塞坝 泥石流 漫顶破坏 侧向侵蚀 下切侵蚀 陡坎侵蚀
ISSN号2096-3246
DOI10.15961/j.jsuese.201800571
其他题名Erod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 Dams in Debris Flow Gullies After Earthquakes Case Study of Yindongzi Landslide Dam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强烈地震后的沟内滑坡堰塞坝是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要物质来源,由于季节性降雨的间歇性和沟道地形的特殊性,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破坏过程与堵河型滑坡堰塞坝有明显区别,本文以银洞子滑坡堰塞坝为例,对此类堰塞坝的侵蚀破坏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年的现场地质调查和理论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果:1)银洞子堰塞坝受到的侵蚀效应包括降雨导致的坡面汇流冲刷,溃口水流或泥石流的下切侵蚀、侧向侵蚀和溯源陡坎侵蚀;2)横向巨大高差导致该堰塞坝漫顶溃决时的初始溃口位于坝体侧面,水流或泥石流对溃口边坡的侧向侵蚀过程为单向侵蚀,在这种侧向侵蚀和下切侵蚀共同作用下,堰塞坝的溃口边坡越来越高,堰塞坝的稳定性降低;3)银洞子沟上、下游土体强度不同导致堰塞坝的坡面侵蚀效果不同,下游一侧坝体强度较弱,坡面汇流冲刷导致堰塞坝表面被两道大型拉槽分割,堰塞坝的整体性受到影响;4)银洞子堰塞坝特殊的物质结构导致溯源侵蚀陡坎向上游的发展速度缓慢,堰塞坝的侵蚀过程不一致。在多种侵蚀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银洞子沟滑坡堰塞坝下游部分的溃口边坡高度大、完整性差,很可能失稳形成二次滑坡,将导致大量松散物质进入新形成的沟道内,从而为泥石流活动提供物源储备。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580053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3548]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王萌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高文,王萌,杨宗佶,等. 震后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特征分析以银洞子堰塞坝为例[J]. 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51(5):68-77.
APA 赵高文,王萌,杨宗佶,田宏岭,&姜元俊.(2019).震后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特征分析以银洞子堰塞坝为例.工程科学与技术,51(5),68-77.
MLA 赵高文,et al."震后泥石流沟内滑坡堰塞坝的侵蚀特征分析以银洞子堰塞坝为例".工程科学与技术 51.5(2019):68-7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