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化评价-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
董非非; 刘爱民; 封志明; 薛莉; 杨晓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2017
卷号32期号:1页码:40
关键词大豆 种植结构 影响度 黑龙江嫩江县
ISSN号1000-3037
英文摘要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是中国传统的大豆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大幅度减少,而进口量持续增加,并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为探究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论文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解译遥感影像分析其种植结构的演变过程,并以农户大豆种植意愿为因变量,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调整,2000-2007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年第四、五积温带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达到17.4×10~4 hm~2,且有继续北扩趋势,而大豆北扩东移,2014年在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年减少27个百分点;2)目标价格政策对农户大豆种植意愿的影响度最大,达18.89%,其次大豆市场价格和轮作种植的影响度均达18.54%,大豆总投入的影响度为13.82%,其他因素影响度均在10%以下。国产大豆的竞争优势在于"非转基因"和"食用蛋白豆",国家除了在政策上扶持大豆生产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相关企业生产多样化的"非转基因"大豆制品,并严控转基因大豆进入食品领域,使加工企业和豆农获得合理溢价,通过市场机制提高大豆传统产区豆农的生产积极性。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476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非非,刘爱民,封志明,等. 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化评价-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40.
APA 董非非,刘爱民,封志明,薛莉,&杨晓.(2017).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化评价-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自然资源学报,32(1),40.
MLA 董非非,et al."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化评价-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32.1(2017):4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