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年-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半年干湿变化的频谱分析
徐新创1; 张学珍2; 刘成武1; 柯新利1
刊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卷号46.0期号:002页码:245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干湿变化 小冰期 小波分析
ISSN号1000-1190
英文摘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8个代表性站点1470年~2000年的旱涝等级资料和1951年~2000年5~9月的器测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采用EOF、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统计技术,对1470年~200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湿演变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旱涝等级资料能够准确表达该区域干湿演变的时空特征;(2)前3个主要模态——全区一致、东西相反、南北相反,基本上反映了该区域干湿变化的主要特征,其中第一模态解释了42.3%的方差;(3)在30年的时间尺度上,区域干湿突变均出现在1850S以前,1550S、1740S,1820s,1837S由干转湿,1620s、1520s和1850s由湿转干,近50a是过去500a中年际气候变率最大的时段;(4)干湿演变的主要周期是117a、40a、30a、18a、5a和2~3a,除了18年和2~3a的周期震荡强弱变化不明显外,其余的周期信号强弱均在18世纪温暖时段前后出现了明显变化.这也意味着,19世纪的寒冷时段并非是17世纪寒冷时段的循环再现,这两个寒冷时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4223]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湖北科技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新创,张学珍,刘成武,等. 1470年-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半年干湿变化的频谱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6.0(002):245.
APA 徐新创,张学珍,刘成武,&柯新利.(2012).1470年-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半年干湿变化的频谱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6.0(002),245.
MLA 徐新创,et al."1470年-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半年干湿变化的频谱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0.002(2012):24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