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的微尺度分析——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
席建超; 赵美风; 葛全胜
刊名地理学报
2011
卷号66.0期号:012页码:1707
关键词旅游地 乡村聚落 土地利用 微尺度 苟各庄村 河北野三坡
ISSN号0375-5444
英文摘要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技术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5年来典型旅游村庄苟各庄村土地用地格局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苟各庄村土地利用经历缓慢起步阶段、快速扩展阶段和平稳提升阶段三个时期,实现了从核心到外围,从平面到立体的双重拓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②苟各庄村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过程与传统乡村功能解构和村庄"旅游化"过程相伴而生,逐步由从单一的村民居住型用地逐步向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复合型用地转变。③自然地理环境框定了乡村聚落空间拓展的基本格局走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是村庄功能转化的根本动力,农户行为的理性调整是村庄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因,政府调控是村庄用地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诱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驱动村庄用地格局的变化。④村庄用地格局的变化是乡村发展转型进程的综合表现形式之一。研究发现乡村用地格局演变伴随着乡村城镇化的过程,呈现出周期性特征,目前苟各庄村已进入以特色旅游城镇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升级阶段。对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原有用地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要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针对旅游型乡村用地特点和要求,充分考虑现有乡村聚落旅游用地需求,加强乡村用地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并完善相配套的制度体系,实现乡村旅游用地模式由传统内生型"人口增长+生活需求"模式驱动,向外向型的"旅游需求+人口增长"驱动模式的转变。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3135]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席建超,赵美风,葛全胜. 旅游地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的微尺度分析——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J]. 地理学报,2011,66.0(012):1707.
APA 席建超,赵美风,&葛全胜.(2011).旅游地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的微尺度分析——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地理学报,66.0(012),1707.
MLA 席建超,et al."旅游地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的微尺度分析——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地理学报 66.0.012(2011):170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