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应的地域分异特征
黄麟; 曹巍; 祝萍
刊名生态学报
2020
卷号40.0期号:012页码:4041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 宏观生态效应 地域分异
ISSN号1000-0933
英文摘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为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其生态经济社会效应是行业部门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选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量作为指标,依据遥感反演和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分析了2000—2015年县域退耕还林还草时空差异,退耕还林还草区域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变化及其对县域生态状况变化的贡献,并基于规划目标评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宏观生态效应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近15年,工程区耕地转林地面积12.75万km^2,耕地转林地区域植被覆盖度年增加0.32%、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分别年减少0.43 t/hm^2和0.21 t/hm^2。(2)耕地转草地面积9.43万km^2,耕地转草地区域植被覆盖度年增加0.43%,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分别年减少0.55 t/hm^2和0.94 t/hm^2。(3)工程区全县域植被覆盖度年增加0.17%,平均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分别年减少0.13 t/hm^2和0.68 t/hm^2。(4)遥感估算结果与工程规划目标相比,退耕还林的面积完成率达到87%,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4.8%—6.5%,工程区平均土壤水蚀和风蚀模数逐年减少,大部分县域15度及以上坡耕地退耕比例超过50%。工程在黄土丘陵沟壑、东北山地及沙地、云贵高原等区域凸显了提高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抗蚀效应的正面作用。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52329]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麟,曹巍,祝萍.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应的地域分异特征[J]. 生态学报,2020,40.0(012):4041.
APA 黄麟,曹巍,&祝萍.(2020).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应的地域分异特征.生态学报,40.0(012),4041.
MLA 黄麟,et al."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效应的地域分异特征".生态学报 40.0.012(2020):404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