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
米艳华3; 雷梅1; 黎其万3; 陈璐3; 杜丽娟3; 邓晓霞4; 杨旭昆3; 张文波2
刊名生态环境学报
2016
卷号025期号:005页码:864
ISSN号1674-5906
英文摘要在云南个旧矿区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种植蜈蚣草、鲜食糯玉米、板蓝根蔬菜和高梁对重金属As(103.83±4.30)mg·kg-1、Pb(293.17±15.99)mg·kg-1、Cd(1.95±0.16)mg·kg-1复合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并分析作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有较大的差异,蜈蚣草As富集系数为(1.74±0.16),表现出较好的As富集植物特性, Pb富集系数为(0.42±0.05),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其它3种植物。高梁秸杆、玉米秸杆、板蓝根蔬菜Cd富集系数均大于1,尤其是板蓝根蔬菜,富集系数为(3.19±0.46),Cd富集能力较强;在生物量和重金属吸收量的双重作用下,高梁秸杆对土壤中As、Pb、Cd的提取效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蜈蚣草除Cd外,对土壤重金属As、Pb的提取效率与高梁相当;经公式计算,若通过种植以上4种植物将试验区土壤As、Pb、Cd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量以内,需要种植玉米和板蓝根蔬菜约100年以上,而种植高梁仅需25年。蜈蚣草对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效果明显,预计种植蜈蚣草30年可将试验区土壤As、Pb修复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内;参试的3种可食用作物健康风险分析表明,当地居民通过食用板蓝根蔬菜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HQ)均大于1,人体健康风险较大,不宜在试验区种植食用;食用玉米、高粱进入人体的Pb、As和Cd暴露风险指数虽小于1,但Pb和As的HQ均在0.9以上,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综合分析4种植物的修复效果、健康风险以及经济效益,高梁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引导种植较高抗性的高梁品种以及套种低累积高梁品种与蜈蚣草,可推荐作为滇南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耕地边生产、边修复的土地安全利用模式。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0889]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大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所
4.云南农业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米艳华,雷梅,黎其万,等. 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J]. 生态环境学报,2016,025(005):864.
APA 米艳华.,雷梅.,黎其万.,陈璐.,杜丽娟.,...&张文波.(2016).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生态环境学报,025(005),864.
MLA 米艳华,et al."滇南矿区重金属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复及其健康风险".生态环境学报 025.005(2016):86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