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许炯心
刊名泥沙研究
2005
卷号000期号:003页码:8
ISSN号0468-155X
英文摘要以实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长江上游干支流5个代表站即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乌江武隆站、嘉陵江武胜站和长江宜昌站的悬移质泥沙粒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发现,近40年来长江上游不同的水沙来源区和干流控制站的悬沙粒径均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长江上游干支流悬沙粒径的细化趋势,与水库的修建有密切的关系。长江上游的水库均以蓄水发电和灌溉为目标,水库拦截了来自库上游流域的泥沙,其中粗颗粒部分淤积在库内,使得经水库下泄的泥沙显著变细。长江上游干支流绝大多数河流为沙卵石河床或基岩河床,已建水库下游河道均为沙卵石河床,通过水库下游的冲刷得到的细泥沙补给是很有限的。由于床沙中含细颗粒泥沙少,水库下泄的清水无法通过冲刷河床来得到大量泥沙的补给,故经过长距离的水流一河床相互作用后,因水库拦沙而显著变细的悬沙粒径不会因河床冲刷而明显增大。长江上游流域内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收到了明显成效,使重点产沙区的产沙量减小。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拦截了较粗的泥沙,也会使进入河道的泥沙粒度变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沙来源区悬沙粒度的变化和两个重点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对宜昌站悬沙粒度变化的影响。运用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式,可以根据上游各站悬沙粒径特征和两个重点产沙区产沙量的变化,来粗略估计进入中游河道的悬沙中径的变化。
语种英语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90789]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许炯心. 近40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J]. 泥沙研究,2005,000(003):8.
APA 许炯心.(2005).近40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泥沙研究,000(003),8.
MLA 许炯心."近40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泥沙研究 000.003(2005):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