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迪茨氏菌CN-3的石油烃降解机制及烷烃羟化酶功能研究
作者陈卫卫
答辩日期2020-11-30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胡晓珂
关键词石油烃 迪茨氏菌 降解 机制 烷烃羟化酶
英文摘要近年来,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石油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长期和恶劣的影响。相比物理和化学修复,微生物修复具有经济、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势,成为当今非常重要的环境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的关键是寻找优质的菌种资源,特别是降解活性高、环境适应性强、底物范围广的微生物。本研究从渤海蓬莱19-3溢油平台的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Dietzia sp. CN-3,其具有石油烃降解活性高、底物谱范围广和环境耐受性好的优势。利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转录组测序分析,预测了烷烃降解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包括最为关键的两个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和CYP153)。通过荧光定量PCR、插入失活和异源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了alkB和CYP153的功能。最后,将具备不同石油烃降解和表面活性剂生产能力的迪茨氏菌CN-3与不动杆菌HC8-3S进行组合,评价其石油降解性能,为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一、从渤海蓬莱19-3溢油平台的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耐盐的石油烃降解菌株迪茨氏菌CN-3。该菌株能够高效地降解石油烃(91.6%)、单一的烷烃和芳香烃,包括直链烷烃(C10-C36)、支链烷烃(姥鲛烷和植烷)、环烷烃和芳香烃(菲和芘)。迪茨氏菌CN-3具有良好的环境耐受性(温度4-42℃,pH 5-10和盐度0-160 g/L),特别是在高盐度(85 g/L)条件下,石油烃降解活性(85.6%)几乎不受影响。迪茨氏菌CN-3通过生产表面活性剂或改变细胞表面疏水性,加速对不同石油烃的降解。 二、完成了迪茨氏菌CN-3的基因组测序,为探究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提供全面的遗传背景。基因组学分析显示,迪茨氏菌CN-3的基因组中包含1个染色体基因组和2个质粒基因组,总长度为3741379 bp,GC含量为70.66%。共编码3496个基因,编码基因长度占基因组总长度的88.83%。基因组中含有50个tRNA,9个rRNA和12个基因岛。基因组中注释出大量与烷烃降解相关的基因,包括1个AlkB类型的烷烃羟化酶基因和1个细胞色素P450家族的CYP153烷烃羟化酶基因,以及烷烃单末端氧化途径中涉及到的多种酶,如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等。另外,基因组中注释出19个芳香族化合物降解相关的基因,如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基因catA、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catE等。在邻苯二酚途径中鉴定出比较完整的基因,暗示该途径在CN-3菌株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三、完成了迪茨氏菌CN-3分别在琥珀酸钠和正十六烷培养下的转录组测序,全面地分析基因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在正十六烷诱导下,迪茨氏菌CN-3的转录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共找到546个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标准是错误发生率FDR<0.05和差异表达量|Log2FC|>1),其中168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378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其中,涉及到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异生物质生物降解和代谢、转录和翻译等生物学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并发现了31个潜在的新基因。起始烷烃降解的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CYP153、铁氧还蛋白基因Fdx和铁氧还蛋白还原酶基因FdR强烈地上调表达(log2FC值5.3065-6.198),与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几乎一致。同时,与正十六烷单末端氧化途径相关的基因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暗示CN-3菌株通过单末端氧化途径代谢正十六烷。 四、结合体内和体外实验,证实了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和CYP153在不同烷烃降解中的功能,与前人报道不同,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机制。通过对alkB和CYP153基因的扩增和同源性分析发现,alkB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4个保守基序Hist-1、Hist-2、Hist-3和HYG-motif,被鉴定为AlkB类型的烷烃羟化酶;CYP153基因属于细胞色素P450的CYP153A家族。利用pK18自杀质粒在迪茨氏菌中成功构建了插入失活突变株ΔalkB和ΔCYP,证明了alkB和CYP153基因在中链烷烃、支链烷烃和长链烷烃降解中均发挥作用,但对不同烷烃的利用存在偏好性。CYP153基因在中链烷烃和支链烷烃降解中具有优势,而alkB基因在长链烷烃利用中更具优势。对于超长链烷烃C28,alkB和CYP153基因具有协同作用。上述结果与不同烷烃诱导下alkB和CYP153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相一致。此外,从合成生物学的角度,以Pseudomonas putida F1为底盘细胞,人工引入alkB,初步构建了石油烃降解细胞工厂,使F1菌株获得了中链和长链烷烃(C14、C16、C24和C26)降解能力,扩大了底物谱,有潜力成为一株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工程菌。 五、选取具有不同石油降解特性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能力的Dietzia sp. CN-3和Acinetobacter sp. HC8-3S,构建了优势互补的复合菌,并开展了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微宇宙实验。相比于单一菌株,该复合菌能够显著地提高石油降解能力,10天内降解95.8%的石油烃,并能够在广谱的pH(4-10)和盐度(0-120 g/L)范围内高效地降解石油。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微宇宙实验中,添加复合菌的生物强化处理组对石油的降解率达到485.8 mg kg-1 d-1,明显高于前人的报道,展示了该复合菌在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方面的应用潜力。 综上所述,本论文对迪茨氏菌CN-3的石油烃降解效能和机制,以及烷烃羟化酶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和详尽的分析,证实了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和CYP153在不同烷烃降解中的分工与合作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新机制。本工作的完成将推进迪茨氏菌降解石油的研究,并为其他石油降解菌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本工作的完成将会加快迪茨氏菌的遗传改造和环境应用,为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25308]  
专题烟台海岸带研究所_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卫卫. 迪茨氏菌CN-3的石油烃降解机制及烷烃羟化酶功能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