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以四大主要国际科学会议为例
谭一泓2,3; 贾鹤鹏1; 严雯羽4; 魏丹4
刊名科学与社会
2020
卷号10期号:04页码:****
关键词科普 公众参与科学 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 国际科学会议
ISSN号2095-1949
英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从科普到公众参与科学再到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各种科学传播模型的变迁,认为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可以当作面对公众参与科学模型遇到挑战的折衷解决方案之一。基于文献回顾和案例研究,通过深入考察四大国际科学会议中与公众科学传播相关的内容设置,本文提出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具有融入公共生活成为科学界基本行为规范与传播者各种行为紧密结合多主体共同参与四个特点,可以调动科学家更灵活、更多层次地参与科学传播,从而让科学传播更容易适应社会要求、让社会更全面接触科学界和科学家同时,本文也指出,在欧美科学界,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这一过程刚刚开始,中国科学界目前从政策层面尚无主动推动“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的意愿。但中国网红科学家所体现出的部分“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的特点,仍然值得探索,有助于发现更多符合中国体制特点的新型科学传播路径,促进科学与社会更好交融。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as.ac.cn/handle/12502/11098]  
专题文献情报中心_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_学科咨询服务部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2.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3.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4.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谭一泓,贾鹤鹏,严雯羽,等. 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以四大主要国际科学会议为例[J]. 科学与社会,2020,10(04):****.
APA 谭一泓,贾鹤鹏,严雯羽,&魏丹.(2020).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以四大主要国际科学会议为例.科学与社会,10(04),****.
MLA 谭一泓,et al."作为文化的科学传播——以四大主要国际科学会议为例".科学与社会 10.04(202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