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昆明动物研究所  > 昆明动物研究所
题名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毒素衍生多肽对胰腺癌的抗肿瘤机制及成药性研究
作者胥诚
答辩日期2017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赖仞
关键词抗肿瘤 自噬 核仁素 候选药物 Anti-tumor Autophagy Nucleolin Candidate Agent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其他题名Study on anti-tumor mechanism and druggability of peptide LZ1 derived from Bungarus fasciatus toxin against pancreatic cancer
学位专业动物学
英文摘要

胰腺癌是一种死亡率高、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异质性和缺少早期干预,当诊断出时已经发生转移。同时,临床上使用的主流化学治疗药物由于缺乏靶向性,在发挥药效的同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本研究以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抗菌肽Cathelicidin-BF为模板,利用其特殊的构象,进行改造和修饰,保留其抗肿瘤活性同时降低其细胞毒作用,获得一个15个氨基酸的衍生多肽LZ1。 体外实验中,本研究发现LZ1可以显著抑制诸多胰腺癌细胞系的增殖,其中对PANC-1细胞24 h的IC50为17μM,对正常细胞系的毒性较弱,表明其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此外,LZ1还能显著抑制PANC-1细胞的侵袭。随后,本研究应用一系列机制实验研究LZ1抗肿瘤的作用机制。MDC染色表明LZ1可以提高自噬泡的数量,此外western blotting,电镜以及免疫荧光的结果也提示LZ1可以提高自噬水平,其对细胞周期没有影响。LZ1并不能抑制和干扰PANC-1的复制和分裂,而能诱导其死亡。同时这种死亡不是凋亡坏死,而是自噬性死亡。接着,本研究证明LZ1诱导的细胞自噬是完全自噬途径。 为了找到LZ1可能发挥选择性的作用靶点,本研究应用pull-down技术发现了LZ1可能和一个分子量55 kDa的剪切形式的C-terminal truncated NCL(TNCL)相互作用,又进行了蛋白互作实验和基因敲降技术来验证这种结合的可靠性,推测LZ1的选择性是由NCL介导的。这是个全新而且具有选择性的靶标。最后,本研究还考察了LZ1的体内药效,并且同一线药物吉西他滨进行了比较。在原位移植瘤胰腺癌裸鼠模型上,LZ1剂量依赖性的减少了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并且延长了裸鼠的生存率。相近药效情况下,LZ1体内毒性远小于吉西他滨。同时,还对LZ1的血浆稳定性和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考察。本研究的结果表明LZ1是药效显著,机制明确,靶点新颖,安全可控的治疗胰腺癌的候选分子药物。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生物学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kiz.ac.cn:8080/handle/152453/12479]  
专题昆明动物研究所_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动物研究所_动物模型与人类重大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昆明动物研究所_动物毒素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胥诚. 金环蛇(Bungarus fasciatus)毒素衍生多肽对胰腺癌的抗肿瘤机制及成药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