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第二配体在金属膦酸盐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应少明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导师毛江高
关键词金属嶙酸盐 晶体结构 第二配体 发光 荧光性质 热稳定性
中文摘要近年来,金属磷酸盐的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主要是因为金属麟酸盐在催化、离子交换、质子传导、插入化合、光化学和材料化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加入第二配体已经是得到新颖结构的功能金属麟酸盐的一个有效方法。本论文在系统研究金属与二麟酸配体二元配合物的基础上,通过加入第二配体如草酸、丁二酸、1,3,5-三狡基苯、3-磺基苯甲酸等,着重研究第二配体对金属麟酸盐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本论文总共合成了15个金属麟酸盐(其中七个为不含第二配体的金属磷酸盐,八个含有第二配体的金属麟酸盐),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确定它们的结构,并且对这些配合物的粉末衍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方面也做了研究。为了研究有机双磷酸配体上的烷基取代基对金属磷酸盐结构的影响以及金属和有机麟酸配体配比对金属嶙酸盐结构的影响,我们合成了七个金属与二JJn酸配体二元配合物。其中Pb3(HLI)2·ZHZoi,PbZLI·HZoZ,zn3(HLI)2·i.sHZo3[H4LI;c6HllN(cHZPo3llZ)2],PbloL22(IILZ)45[H4LZ=(cH3)ZcHcHZN(cHZPo3llZ)2],zn(HZL3)6,cdZL37[H_4L~3=CH3(CH2)_3N(cH2Po3H_2)_2)2],均为层状结构。而PbZL24则为三维孔状 结构。研究表明,有机磷酸配体上的烷基取代基对金属)Jh酸盐结构的影响较小。而金属和有机磷酸配体之间的配比对金属)JM酸盐结构的影响较大。对化合物3,6,7的常温固体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它们分别在SOinm,528nm,459nm出现宽的荧光发射峰。由于金属磷酸盐大都是具有层状结构,我们设想引入第二配体后,第二配体可以作为插入物或层间悬挂基团,也可能连接金属磷酸层成孔状结构,这方面我们合成了八个含第二配体的化合物。其中五个化合物:Pb7(3-35-c6H4-CO2)(L4)3(H2O)2·2H2O8,Pb3(HLI)(H2LI)(H2BTc)(H 2O)·H3BTC·H2O9,Pbs(HL3)2(L3)·H3BTc 10,Pb4(BTc)(L2)(CH3CO2)(H2O)2·2H2O 11,Pb4(L4)2·(HooccH2cH2cooH)12[H4L4=(CH3)2CH-(CPO3H2)2〕,均为层状结构。化合物8和11当中,第二配体参与了配位,但只是悬挂于层层之间。化合物10和12当中,第二配体均是以中性分子的形式存在,没有参与配位。化合物9当中的第二配体同时充当插入物与悬挂基团。由于稀土和嶙酸配体所形成的化合物溶解度比较差,难以得到单晶以进行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而稀土与四)Jn酸的配合物溶解度更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得到发光性能良好的配合物,我们采用加入第二酸性配体的方法。由此得到了三个化合物:[La2(H6L5)(C2O4)2]·2H2O 13和[Ln2(H6L3)(C2O4)2(H2O)2]·4H2O(Ln=Nd,14;Eu,15)〔H4L2=(H2O3PCH2)2N(CH2)祖(CH2PO3H2)2]。这三个化合物均为三维结构。它们是是首次得到结构表征的稀土一四磷酸配体一第二配体三元配合物。在化合物13中,嶙酸配体和La3+形成三维孔状结构,草酸根位于孔道中并将孔道割成两半。化合物14和15为同构化合物,稀土离子和磷酸配体形成稀土嶙酸层,然后稀土嶙酸层再通过草酸根相连而成柱层状结构,形成长条形的孔道。固体荧光测试的结果表明:L。化合物在435lun处有宽的发射峰。化合物14在近红外区有荧光发射峰,化合物15有强的红色荧光发射峰。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5-07
页码11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fjirsm.ac.cn/handle/350002/7116]  
专题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应少明. 第二配体在金属膦酸盐中的作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20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