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金属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题名Ru对含Re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凝固特性的影响
作者孙国才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2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孙晓峰 ; 周亦胄
关键词单晶高温合金 定向凝固 凝固特性 组织稳定性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Ru 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Solid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Microstructural stability
学位专业材料学
中文摘要"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法(DTA)和电子探针(EPMA)等方法研究了Ru对含Re单晶高温合金的凝固组织、γ′相形态与长期时效过程中组织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和纳米压痕对三种Ru含量不同的合金进行了硬度测试。并对籽晶法生长单晶过程中杂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以3mm/min的抽拉速率进行定向凝固获得的单晶样品,其铸态组织都是枝晶组织。随着Ru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液相线变化不大,固相线明显降低,初熔温度降低,实际凝固范围增大,凝固组织的一次枝晶间距减小,γ/γ′共晶含量增加。加入Ru后,合金的热处理变得困难,固溶效果变差。
对于成分相同的合金,晶体学取向偏离<001>越大,硬度越大。在晶体学取向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显微硬度随Ru含量增加而提高。加入Ru后,γ′相的硬度有所提高,当Ru含量超过某一值后,硬度基本不再改变。对比Ru对显微硬度和γ′相硬度的影响,可以看出Ru同时强化合金γ和γ′相。
在1100℃长期时效过程中,铸态样品中很容易析出TCP相,且枝晶间是TCP相优先形核的位置,Ru的加入明显抑制了铸态样品中TCP相的形核和长大。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在热处理态样品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三种热处理态合金析出TCP相的数量和尺寸没有明显的区别。Cr元素应该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铸态样品枝晶间Cr含量少,Ru能够抑制TCP相的析出。固溶处理后,Cr均匀分布于合金中,与Ru交互作用,减弱了Ru的抑制作用。
用籽晶法生长单晶时,籽晶的密度和浇注合金熔体的密度差对杂晶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当熔体密度小于籽晶密度时,籽晶回熔区内不产生杂晶;当熔体密度大于籽晶密度时,回熔区内产生大量杂晶。对流引起的局部成分过冷是导致杂晶形核的主要原因。采用高密度,高熔点的合金做籽晶,能够提高籽晶法生长单晶的成功率。"
公开日期2013-04-12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210.72.142.130/handle/321006/64528]  
专题金属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国才. Ru对含Re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凝固特性的影响[D]. 北京.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12.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